14/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文憑試評級斷層礙港生海外升學

新學制下首屆中學文憑考試二○一二年舉行,雖然教育局和考評局近期四出海外「推銷」該文憑試,但其仍存弊端,影響認受性,例如中學文憑試沒有對應英國高考的B及D級,變相令本地學子需要考獲更高成績方能入讀心儀大學,教協促請當局盡早填補制度漏洞。

教協昨日指中學文憑試評級有斷層,未能與海外學制接軌。根據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的對照評級,中學文憑試的5、4、3級,分別只相當於英國高考的A、C和E級,當中B及D級並不存在。教協副會長黃克廉指,入讀英國排名首三十位大學的學生,需具ABB或以上成績,於中學文憑試沒有對應的B及D級,變相要本地學生高一級至AAA級才能入讀。

文科生升本地大學更難

中學文憑試亦影響本地學生入讀大學,教協指文憑考試增設了數學科和通識科兩個關卡。考評局將本地八大資助院校的入學資格定為「3322」,即中、英文需考獲3級,數學和通識需考獲2級,是大大減低了對數學沒有興趣、但文藝科目表現優秀學生入讀大學的機會,學習取向傾向文科的同學很易被拒於大學門外,違反有教無類的原則。

黃克廉坦言,首屆新學制學生如白老鼠,因為港府只能用模擬試卷尋求海外認受,在沒有真實成績支持下,不難想像海外學府傾向保守估計中學文憑試的水準。到了有足夠成績作為評核數據,中學文憑試的海外認受性有所提升時,已過了數年。黃克廉指,「(中學文憑試)在認受性上有被歧視的可能,不能彰顯學生的實力。」

通識科被定為必修必考,但是其評核的客觀性和一致性仍備受爭議,而且有經驗的評卷員相當缺乏等問題需要解決。教協副會長(內務)馮偉華笑言,連本地名作家及評論人做中學文憑試的通識科考卷都不合格,反映當中缺失。教協建議,港府和八大資助院校,應研究是否接納數學和通識科不一定要合格,也可報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