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公營機構掀審計驗身潮

本文重點
本港多個公營機構近年爆出「大花筒」及「無王管」醜聞,如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鄧爾邦外訪住大使套房、旅遊發展局前總幹事臧明華私購超豪醫療保險等,審計署署長鄧國斌昨狠批上述公營機構普遍存在管治三宗罪,預告會加強審查,尤其是那些久未受查的機構。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成員要求設立公營機構自我審查及懲罰機制,學者亦指公營機構管治粗疏,源於政府「用人唯親」。

審計署在○七年制訂的三年工作計劃即將完結,預計會在短期內公布新一份計劃。鄧國斌昨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總結過往經驗,指受資助非政府機構的違規風險較高,存在一些常見的管治通病,包括董事局成員經常缺席會議、未有申報個人利益、無有效機制管理高層職員運用酬酢開支、外出公幹使費及員工福利等敏感開支,具體例子包括鄧爾邦公幹醜聞、臧明華醫保鬧劇、應用科技研究院用公帑請人睇風水等。

85%十年未受查

鄧國斌強調,公眾對公營機構的管治甚為關注,這些不恰當的開支所涉金額或許不高,但卻會損害機構得來不易的聲譽,這種文化若不及時糾正,可能會造成更大問題;該署會繼續為他們「定期驗身」,特別是那些久未「驗身」的機構,確保公帑運用適宜。

帳委會副主席陳茂波歡迎鄧國斌的建議,又希望即將推出的《資助機構企業管治實務指引》,能有效跟進及監督機構的管治問題。他認為長遠而言,各政府部門應設立公營機構自我審查機制,及早發掘糾正管治問題,減輕審計署的負擔。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公營機構管治錯漏百出,源於政府委任董事時經常「用人唯親」,又未有嚴守「六六原則」,曾明顯失職的董事仍獲得續任。他直言「更蠢嘅政府都明白呢個問題」,只是相關政策局不願面對,促請港府盡快重整委任名單,否則「審計署驗多一百次都冇用」。

目前七十多個公營機構當中,過去十年內,仍有約八成半未被審計署調查過,包括涉及大量公共資源的出口信用保險局、考試及評核局及職業訓練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