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中國鷹派少得可憐

自從美國宣布對台售武、中美關係每況愈下之後,中國軍方鷹派日漸活躍,發表了不少強硬言論,然而,這些鷹派在中國仍然少得可憐,還普遍受到壓制。

解放軍大校劉明福最近寫了一本書《中國夢》,認為中國不能只做經濟大國,必須理直氣壯地做軍事大國,甚至還要做世界的設計師,引領世界走向未來,「衝刺世界第一,競爭冠軍國家,創造中國時代,建設無霸世界」。此前,解放軍少將楊毅表示,應給美國「立規矩」。少將羅援也說,應清算美國對台售武,讓美國交出終止對台售武時間表。

一時間,鷹派的強硬言論佔據了中國媒體的頭條,引領輿論的風向。在此背景下,就連一直給人軟弱印象的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全國兩會的記者會上也直言,中國應堅持原則捍衞核心利益。但不管怎樣,總體而言,中國鷹派的聲音仍然缺乏亮度和持久性,這是有原因的。

愛國血性逐漸消散

中國鷹派主要來自軍方,在黨指揮槍的大原則下,解放軍的聲音不敢逾越黨劃定的圈圈,即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在內部討論時發表,而不能對外公開,否則就被視為違紀。當年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說,如果美國用導彈攻擊中國領土,中國將使用核武還擊,轟平美國數以百計的城市。朱的血性言論引起西方的反彈,美國議員還向中國外交部交涉。西方的反彈在情理之中,但可悲的是,國防大學據說也以言行不當,對朱成虎處分。朱少將的遭遇,使中國鷹派聲音變得更加稀少。

鷹派凋零,使得鴿派橫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對外言論被外交官僚霸佔,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更以中國外交代言人自居,不分場合不分形勢地宣揚中國外交應該「韜光養晦一百年」。國內輿論中,漢奸洋奴言論層出不窮,敵我不分、利益不辨、認賊作父的也不少見。愛國有罪、賣國有理,漢奸光榮、忠烈可恥的混帳邏輯也大行其道。在一片當縮頭烏龜有理的言論之中,中國老百姓的民族主義情緒逐漸消融,愛國的血性逐漸消散,整個國家猶如一盤散沙。

警醒民眾振奮精神

其實,作為一個大國,鷹派的聲音必不可少。強硬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是鷹派與和平鴿的最大區別。美國的國鳥就是白頭鷹,俄羅斯的標誌是一隻雙頭鷹,德國的國徽中也有一隻黑色雄鷹。這些國家以鷹為榮,毫不掩飾本國的進攻性。就連印度也不缺鷹派,「中印十年內必有一戰」聲音高唱入雲。相比之下,中國鷹派則少得可憐,還四處受到內部圍攻。

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雖然鷹派言論有時過於激進,危言聳聽,但也不乏警示恒言,尤其是中國經歷三十多年和平,好幾代人未經歷血與火的考驗,以為天下太平。鷹派聲音,對於警醒民眾、振奮精神,是一劑良藥。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