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順德人引入銀碼愈寫愈大

【Sun特搜小組記者盧振威、李嘉怡報道】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是觀音開庫的日子,相傳觀音修道時,有五百護法羅漢為考驗觀音,化身和尚下凡,到觀音廟化緣討飯,觀音見一眾和尚求助,於是打開倉庫讓各和尚享用素菜,餘下的食物則留給前來參拜的善信,凡人因此受惠,一致認為觀音樂善好施,有求必應,民間都將該日定為觀音開庫日,善信到觀音廟可向觀音「借錢」使。

初時的觀音開庫日,寺廟都會因應善信「借錢」要求,在廟內擺放利是封,內有一張寫有吉祥字句及銀碼的紅紙,象徵善信今年將可賺到的金錢。一九九七後經濟低迷,前往各區觀音廟借庫的善信有增無減,都欲向觀音借得巨額金錢,後來有廟宇為滿足善信,將利是內的紅紙銀碼愈寫愈大,由以往數千元暴增至數百萬元,甚至是數億元。

紅紙放銀包 年尾要還庫

根據傳統,善信向觀音借庫後,要將紅紙放在銀包內保存一年,並需在年尾農曆十二月,選擇一個吉日到觀音廟還神,焚燒金條、壽金及所借的紅紙等,象徵還錢,俗稱還庫。

民間工作研究者周樹佳稱,根據文獻,最早有觀音借庫活動記載的地點位於廣東順德,當時有善信在觀音開庫日,到觀音廟拜神及抽取寫有銀碼的紅紙,然後會進食生菜包。他說:「生菜有生財之意,有發嘅意思。」至於這個借庫習俗為何會傳到香港,周樹佳稱,估計因戰後不少順德人走難到港,便將這個風俗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