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民意護航區會鞠躬盡瘁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躋身建制頂峰之後,果然克盡厥職,守護政府。他昨日又為高官抱不平,認為現時官員推動政策甚艱難,動輒得咎,備受各方激烈批評和反對,可謂「官不聊生」。發叔創造這個新詞,高官們肯定十分受落,如果一眾行會成員都像發叔交足功課,不乘機抽水,相信煲呔曾必定有多幾晚瞓得着。

早前高鐵工程撥款觸動族群對立,發叔協調菜園村收地備受責難,一句「官不聊生」,相信也包含發叔的情緒投射。不過,說來說去仍是一句老話—「食得鹹魚抵得渴」,入得熱廚房就要耐熱。今日香港,到底是民智未開,才對政府施政激烈批評,抑或民智成熟,難忍政府種種施政失誤,才恨鐵不成鋼,善用言論自由,這個價值判斷,留給發叔和一眾高官思考吧。

政策出台為何屢遭市民批評、反對?較近期的例子,由校園驗毒計劃到高鐵撥款,連主責官員也承認諮詢過程可以改進,做多一些,與時並進,包括透過互聯網平台擴闊意見收集量。

在新的諮詢渠道證實有效之前,高官推動政策,仍要倚賴傳統自下而上的區議會地區民意網,始終,這是一個好使好用的政策護航工具。明天,又是十八個區議會正、副主席與高官交流的例會,由發展局局長林鄭和環境局常秘王倩儀推銷近日出台的三項政策,包括被稱為「強拍」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指明較低百分比)公告》、強制驗樓的《2010年建築物類(修訂)條例草案》,以及用者自付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

這三項新政策都頗具爭議,觸動市民的兩大最敏感神經—官商勾結強徵民產、向市民荷包打主意。政策如此惹火,主責官員當然要拜「地主」,落區構築防火牆,穩住區會這個地區民意基本盤。

區議會作為高官推動政策增添民意認受性的工具,確實好使好用,地位卻日益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近日隨着政改諮詢期結束,政府與泛民進入摸底討價還價的階段,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的數目、選舉方式、委任議員的存廢,成為政府聲聲「讓步空間很小」的籌碼。去年十一月政改諮詢文件出台,半數區議會正、副主席由委任區議員出任,毫不猶豫支持規限委任區議員的選舉權,到今日可以減少、甚至全部取消委任區議員制度,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區議會果然是一個任由政府閹割、玩弄的民意工具。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