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山寨流水:春節沒年味

送牛迎虎,內地春節氣氛濃得化不開,以至於與春節重疊的「情人節」不見蹤影。只是春節年年過,年俗已「無可奈何花落去」,即使有殘留也都變味,難怪上年紀人感慨:「春節沒有了年味。」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為止。在此期間,祭灶神、大掃除、逛廟會、買年貨、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拜大年、敲鑼打鼓、舞龍耍獅、除夕守歲、祭祀祖先等皆是炎黃後人過年習俗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除夕守歲」原為闔府圍坐,營造和合之氣的氛圍,如今主角被央視「春晚」所佔;吃餃子重在包不在吃,一家人剁餡、擀皮、包餃子,其樂融融,現在到超市買急凍水餃,扔到鍋裏煮熟就吃;給晚輩「壓歲錢」只為討個喜慶吉利,當今變為衡量心意輕重依據的紅包。祭灶神、逛廟會、敲鑼打鼓、舞龍耍獅等,本來都是民眾的自娛自樂,時至今日,或成遙遠記憶,或成歷史傳說,或成純粹的商業表演。

春節沒年味,表明以「家」為核心的春節精神正在萎縮,這是社會步入現代化軌道後難以避免的現象,但傳統依然是人們依戀的對象,家還是中國人的溫情港灣。內地民調有逾半受訪者認為,如果條件允許,仍願按傳統習俗過年。

傳統意義上的「家」,還包括逝去的祖先,所以會有祭祀祖先、請祖先回家過年的禮儀習俗。凝聚生者、溝通逝者於一家,進而擴展到「家國天下」,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沒有這個味,春節美中不足。

申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