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毛澤東看今朝:教育政策合理也折騰

特區政府施政處處碰釘,合情合理的《校本條例》也要折騰三五七載,才由高院上訴庭就《校本條例》司法覆核上訴案裁決,裁定天主教香港教區敗訴,本港所有津貼或資助學校須於明年九月成立由家長及教師代表參與的法團校董會。

天主教香港教區知道敗訴後,除了發聲明表示遺憾,亦不排除上訴。教區怕一旦成立法團校董會,變相將學校一元化,架空辦學團體,我看這未免杞人憂天。沒有人會懷疑天主教區在港辦學的成績,但辦學理念與模式也要與時俱進,增加學校透明度是大勢所趨。說句公道話,在公帑津貼及資助的學校的校董會加入公眾人士實在無可厚非。即使「你請食飯我付鈔」,付鈔的也不是「大晒」,我點一客紅燒肉,也不算霸道無禮吧?

摒除成見 順應潮流

事實上,校本管理乃大勢所趨,更是民主化的體現,香港教區何必視加入教師、家長代表為洪水猛獸?實行《校本條例》後,辦學團體在校董會中仍佔六成代表,試問又怎能說是被架空?辦教育也如烹小鮮,實實在在按教育規律辦,何必想鬧些花花腸子瞎折騰?教改也要與時並進,合乎社會大眾要求才不會脫節。

一九一九年,我在《湘江評論》說:「湖南之有學校,應推原戊戌春季的時務學堂。時務以短促的壽命,卻養成了若干勇敢有為的青年,唐才常漢口一役,時務學生之死難者頗不乏人。此時的學校,大都以鼓吹革命為校風,學生竟研究所謂經世的學問……光緒末年的明德學生,在省城學生界,頗具時譽。大抵當時的學生,好幹事,不怕死,是他們的特色。反抗官廳,不服壓制,是他們外發的表徵。陳寶箴巡撫湖南,以開發湖南自任,時務等校之得以建立……戊戌政變,陳寶箴走,譚嗣同死,梁啟超逃,熊希齡革掉翰林,康聖人的著書,一大堆在小吳門外校場坪聚燒了,於是乎時務學堂倒了。」陳寶箴仿西法建礦產、輪船、電報、鐵路等事業作新政的基礎,同時協辦各類新式堂校,成績燦然,冠於各省。但是,湖南一些頑固派如王先謙、葉德輝之流,竟然斥之為「無父無君之亂黨」!

辦學不能抱殘守缺,一代有一代之學生,而時代亦不停在變。學生、家長、教師也不像以前只服從威權,他們也要透明度,天主教香港教區理應摒除成見,順應大潮流,不要再瞎折騰。

洪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