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政府環保得把口 港人有排「碳」

【SUN特搜小組報道】全球排碳指數急升,港人平均排碳量高達六點七公噸,較全球各地的平均四點四公噸高出逾五成!排碳量愈來愈多,罪魁禍首原來是「得把口」講環保的港府。眼見其他先進地區推出大量改善環保的措施,當局毫無意圖從民生入手搞環保,例如不考慮採取減少私家車使用道路的措施;仍然讓兩成以上的樓宇用食水沖廁,甚至綠化公共環境仍然採用破壞環境的化肥,而不是有機肥料。隨着碳指數的急升,香港很快變臭港,但政府當下的環保政策根本無計可施,香港人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難如登天!

環保署資料顯示,本港排碳量相當驚人,每年大約排放高達四千七百萬公噸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由○一年的五點九公噸逐年攀升,到○七年更升至六點七公噸,但港府一直沒有正視,只空喊「藍天白雲」計劃的口號,計劃實施至今三年多,空氣質素沒有改善。

訂減碳指標 邱騰華諗吓先

在○九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後,內地已經承諾十年後將碳強度依○五年水平降低百分之四十五,但港府仍不肯與時並進,環境局長邱騰華推說中央減碳有困難,本港訂立減碳指標仍要「諗吓先」。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項目公眾參與總策劃何浩賢認為,港府無履行發達地區應有的減排碳量,遠遠落後於英國及新加坡。

汽車廢氣是其中一個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很多大城市都實施車輛管制措施。例如北京在奧運期間曾試行「單雙號」行車,單號車單日行駛,雙號車雙日行駛,改善空氣質素;新加坡則有良好的交通規劃編制,多年前已為了減少車輛駛進核心地段,實施在指定時段的道路收費計劃,改善了有關地段的空氣質素。而南韓首爾在○三年規定車牌尾數與日期尾數相同便不得行駛;至於巴黎更早於九七年限制單雙數車牌的車輛,需按月份進城,令每天進出車輛,由三百萬輛減至二百萬輛。

反觀本港仍無針對性措施,令馬路空氣污染嚴重,且缺乏良好的交通規劃編制,使不少汽車多行冤枉路,直接增加廢氣排放量。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認為,「強制單雙日駕駛」在本港可行,但關鍵是政府如何推動。

除對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束手無策外,在解決食水沖廁問題上,政府同樣無能為力。現時本港竟然有兩成人口,即一百三十萬人使用食水沖廁,等同每年將八千二百萬立方米的食水沖落海,造成嚴重浪費,但這絕非市民所願,因這些地區多年來都無鹹水供應系統,受影響的地區包括南區、西貢、離島、屯門、天水圍及元朗。屯門區議員蘇炤成表示,該辦事處過去二十餘年均使用食水沖廁,辦事處爭取使用鹹水沖廁十餘年,至去年政府才肯開展鋪設鹹水管工程,他批評政府根本「無心做」。

此外,港府聲稱要綠化香港,惟綠田園基金會董事陳財喜踢爆政府欺騙公眾,表面上支持有機種植,實質狂用化學肥料,而化肥會將泥土變酸,釋出大量二氧化碳,嚴重影響空氣質素。陳財喜直指,日前他與九龍公園及香港公園的負責人在電話交談中,談論有關署方轄下公園使用化肥的事宜,兩個公園的負責人均承認園內大部分花圃均使用化學肥料。他無奈地說:「政府應帶頭環保,但康文署貪方便喺公園用化肥,完全無諗過會破壞環境!」

部門乏溝通 欠缺長遠政策

本港環保工作乏善足陳,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表示,港府向來將環保當為政策,並非整體大方向,一直以來,政府欠缺大部門負責統籌與其他各部門合作溝通,制訂長遠的環保政策,僅由環保署單一處理表面的環保工作,其他各部門更不會將排碳及其他環保事項放在首位,令本港的環保工作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