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公營機構亂象多 重病須用重藥醫

審計署早前批評生產力促進局及私隱專員公署管理不善,浪費公帑。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日就此發表報告,批評生促局內部監控寬鬆,使用公帑時欠缺審慎態度,對生促局的企業管治與行政管理表示極度遺憾及震驚,另外亦對私隱專員公署未有在法定時限內處理投訴表示遺憾。私隱專員吳斌隨後發表聲明,指帳委會指出的問題源於法例缺乏彈性及人手不足,暗批政府逼公署違法。

立法會的報告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事實上,本港公營機構多年來醜聞不斷,亂象叢生,立法會已不知多少次表示遺憾和震驚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平等機會委員會,在前任主席鄧爾邦的領導下,平機會的亂象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去年審計專員發表報告,怒轟平機會揮霍浪費、管理混亂,認定鄧爾邦「不稱職」,立法會亦對此表示「極度遺憾」。可惜,遺憾歸遺憾,當局對鄧爾邦寬宏大量,任其做到約滿離職,根本沒有向他追究半點責任。

公營機構醜聞不斷,反映的已不只是個別機構管理不善,而是公營機構的整體管理及運作模式出了問題。表面上,政府會派代表進入管理層,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但實際上,所謂監管不過聊備一格,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府在監管公營機構方面有改善空間,包括應委任甚麼人進入這些機構,官員一旦未能出席有關機構的會議時,是否應該考慮委派其他代表出席會議等等。

公營機構的設立原意,是希望這些機構可以獨立於政府之外,突破官僚主義的框條,增加靈活度,提高辦事效率。只可惜,政府將此曲解為放任自流,將自己的監管責任卸得一乾二淨,結果多年下來,公營機構的靈活度不見得有多高,辦事成效乏善可陳,反而成為一個個無王管的獨立王國,既無透明度,又缺乏監管,導致弊端叢生,浪費公帑醜聞不絕,比官僚主義更官僚主義。

對於此類水潑不入的獨立王國而言,無論是審計署的批評,還是立法會的遺憾,無非是隔靴搔癢,大可置諸不理。正所謂,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政府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就應該從根本入手,徹底整治公營機構,改善其管理及運作模式。

就以生促局為例,審計署踢爆該局○八至○九年度向職員發放比對上年度激增逾十一倍的花紅,而被評表現「優秀」的職員獲發花紅竟少過表現「平穩」者,反映該局帳目不清,損公自肥;生促局違反指引向部分職員發放雙重福利,反映該局無視制度;生促局的大量財物離奇失蹤,反映該局管理混亂。而事實上,帳目不清、損公自肥、無視制度、管理混亂,絕非生促局的個別現象,而是大部分公營機構的通病。對此,難道政府還能繼續坐視不理?

必須知道,公營機構的經費皆由公帑負擔,政府有責任對這些機構實施有效監管,確保公帑用得其所。而對於那些效率低下、可有可無的公營機構,就應該當機立斷,盡快予以廢除,勿將納稅人的血汗錢倒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