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通脹升溫民生苦 還富於民不容緩

本港經濟復甦似有若無,失業率仍然高企,但在通脹升溫下,升斗小市民卻已被加風壓得喘不過氣來,包括港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最近在可加可減票價機制下有機會跟隨通脹加價。「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多達三成八受訪市民批評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無考慮市民承擔能力,三成一人批評機制不全面、須進行檢討。

市民對可加可減票價機制一致劣評,並非無的放矢。港府早於○二年開始研究車費可加可減機制,但一拖四年,到○六年正式落實時,本港經濟環境已由通縮變為通脹,反而令巴士公司有機會以成本上升為由申請加價;本來去年初根據機制,計算出巴士及港鐵有減價空間,但後來發現統計處運算出錯,令市民空歡喜一場。不僅如此,經修正後的數據為港鐵今年加價埋下伏筆,幅度可能達百分之二,難怪這個所謂可加可減票價機制被譏為「可加難減」。

票價調整機制實施多年,但市民一直未能受惠,除了推出的時機不當,也與機制本身的設計有關。正如有民間團體指出,現行計算方法保障交通機構多於保障市民,因為方程式只計算運輸業工資,卻未將市民承擔能力的因素計算在內,如果運輸業薪酬加幅比其他行業大,市民便要被迫承受不合理的車費加幅。上述民調顯示,對於港鐵及巴士公司經濟差時不肯減價,通脹重臨卻調高收費,三成七受訪者批評政府監管不足,三成人則認為對市民不公平。

最令市民擔憂的是,除了港鐵今年可能調高車費外,纜車、小輪、專線小巴以至房委會轄下停車場均已加價。「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擔心陸續會有交通工具加價,其中近兩成市民表示非常擔心。另外,分別有三成八受訪者擔心交通費上升令日常開支大增,基層生活將會愈來愈艱苦。

事實上,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帶頭加價,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令市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開支水漲船高。有經濟學者預測,在各種生活必需品中,以食品和住屋的漲幅最猛,其中住宅租金已較金融海嘯期間上升一至兩成,預計一年後還會再上升百分之五至十;本港食品價格亦將受內地帶動而持續上漲。

然而,這邊廂是小市民生活勒緊褲頭過日子,那邊廂政府庫房卻有水浸之虞。儘管曾蔭權和曾俊華多次唱淡本港財政狀況,為紓困派糖預封後門,不過近日人們看到的,卻是印花稅、賣地收入均較預期理想,外匯基金去年投資收入亦錄得逾千億元。事實勝於雄辯,曾俊華昨日亦不得不承認,今年度財政赤字將較預期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市民認為財政預算案應提出長遠解決貧窮以及扶助基層的措施;與此同時,本港各主要政黨近日亦聯手敦促曾俊華「放水」,提出包括助貧困學生上網及提供永久性跨區交通津貼等紓困措施。由此可見,「開倉濟民」已經是全港市民的共識。

古人說︰「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環顧今日香港,貧窮人口超過一百二十萬人,貧富懸殊更是發達經濟體中最嚴重的地區,還富於民已是刻不容緩。尤其是港府施政混亂、進退失據,早已導致民怨四起,再不及時疏導市民不滿情緒,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