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塌樓皆因監管疏 慘劇多由人禍起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香港昨日發生歷來最嚴重的塌樓災難,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逾五十年樓齡的五層高唐樓忽然倒下,現場頓成一片廢墟,釀成多人傷亡的慘劇。

塌樓事故因何而起,尚待當局深入查證,但不管怎樣,當局長期對樓宇安全監管不力,絕對難辭其咎。屋宇署署長區載佳事後表示,肇事樓宇曾於○四年進行檢驗,署方發出修葺令,業主已完成維修,直至本月再度檢驗,再次發出修葺令,並無發現樓宇有倒塌的即時危險。但事實是,這幢六年內經過兩度檢驗的樓宇卻突然倒下。到底屋宇署是如何檢驗,如何指示業主維修樓宇,實在令人好奇。這無非兩種可能,一是負責檢驗的前線人員敷衍塞責,二是他們的專業水平低劣。曾蔭權昨日到場視察時也不得不承認,相信今次塌樓事件一定與維修問題有關。

很明顯,今次塌樓絕不能視作個別及偶然的事件,而是本港舊樓失修、當局監管不力的必然結果。有區議員估計,單是土瓜灣等舊區,便有約二千幢樓齡較高的唐樓,而全港樓齡達三十年以上的舊樓更多達一萬六千幢。因為許多舊樓既無管理公司,又無業主立案法團,而業主多為無力負擔維修成本的基層長者,令不少單位日久失修,甚至存在擅改樓宇結構及僭建等問題,嚴重影響樓宇安全。

然而,雖然僭建物的問題由來已久,而且愈演愈烈,但屋宇署的巡查及取締行動緩如龜步,往往以「沒有即時危險」為由坐視不理。時至今日,全港大大小小的僭建物已經超過五十萬個,香港可以說是遍布計時炸彈,市民毫無安全感可言。

更甚的是,部分舊樓業主為了吸引租客,擅自將物業改裝成籠屋、板房,甚至無牌賓館等等,此類單位普遍存在面積狹窄、通風不足、衞生惡劣、設施老化等問題,不時釀成火災等事故。但當局對這種現象卻往往採取放任的態度,隻眼開隻眼閉。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有人在紅磡購入舊樓後間成套房出租,部分甚至聘請裝修黑工,以削薄及拆除主力牆的方式擴闊單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當局放任自流下,本港舊樓危機四伏,每一幢都是一個隨時引爆的計時炸彈,昨日板房火災,今日唐樓倒塌,明天又會發生甚麼悲劇?實在不敢想像。

在輿論壓力下,當局最近計劃立法推行強制驗樓及驗窗。計劃除了被批評姍姍來遲,亦被質疑力度不足,僅僅立例規定檢驗舊樓,沒有硬性要求業主改善檢驗後發現的問題,甚至不會要求業主清拆所有僭建物,猶如無牙老虎。諷刺的是,驗樓計劃尚未正式推行,已有舊樓未驗先塌,這既是對強制驗樓計劃的嘲諷,亦是對當局的鞭撻。

古人說:「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今次塌樓慘劇,不啻為本港舊樓安全敲響警鐘。我們認為,當局既然要推行強制驗樓,就應該一不做、二不休,配合強制維修,將保障樓宇安全的工作落到實處。否則,繼續漠視舊樓安全,驗樓淪為形式主義,更大的災難恐怕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