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尋找「八十後」主流群體

煲呔曾對「八十後」群體又傾又砌,儼如他「五時花、六時變」的施政作風。問題是政府到底想採取甚麼通盤策略回應「八十後」群體的聲音,總不能今天派糖果、明天棍棒齊施,徒招反感。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拒見包圍立法會的「八十後」群體後,官員又做騷,鄭汝樺昨晚借乖乖「八十後」過橋,與來自這個年代的工程界學生交流。財爺鬍鬚曾前晚忽然「走入群眾」,趁出席一個鼓勵青年人創業的活動,與一批包括曾經參加反高鐵行動的「八十後」青年人見面,對談十多分鐘。

鬍鬚曾這場「公關騷」,成為煲呔曾施政團隊接觸「八十後」群體的「破冰之旅」;接下來,要看鬍鬚曾怎樣政治化妝這場騷。還有一個月,鬍鬚曾便要發表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八十後」群體在社會階梯中的向上流動性不足,就業機會不如之前的「十年代」,鬍鬚曾會否在預算案中調撥資源,為「八十後」群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疏導怨氣,減少「八十後」群體不斷挑戰政府施政的行動,大家等着瞧。

當然,以對話、溝通代替對抗、撩起火頭總是善策,但問題回到基本面,偌大的一個「八十後」群體,政府怎樣分辨群體中的主流與非主流呢?心戰室近日一再放風,來來去去都是建立溝通渠道、對話,利用互聯網平台收集意見等。但焦點距離在哪裏呢?煲呔曾近日不是喜歡上「主流」這個形容詞嗎?真要反問一句,政府一頭撞進「八十後」群體之中,怎樣分辨當中的主流與非主流呢?拿一周前在立法會外聚集的「八十後」青年人為例,他們為反高鐵撥款而來,身體力行,但他們勇於表態的行為,代表了整個「八十後」群體的主流思潮嗎?反過來說,這批包圍立法會的「八十後」青年,可能在「八十後」群體中屬於非主流;保持沉默,不表態、不參加反高鐵抗爭的,才是「八十後」群體的主流。

無疑,政府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宣洩在「八十後」群體中擴散的抗爭心態。以反高鐵工程為例,撥款通過了,「八十後」群體的抗爭議題,馬上轉移至保衞菜園村和關注大角咀居民權益。不過,煲呔曾施政團隊面對的戰線,已由反高鐵擴大至其他發展項目,經東九龍貫通新界東北和港島的沙中線鐵路計劃、已經動工的港鐵港島西支線以至西九文化區工程,只要觸及保育、收地等議題,隨時成為「八十後」群體的新一批抗爭目標。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