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太陽民調:交通費可加可減變有加無減

本文重點
公用事業及公共交通排隊申請加價,有監察團體不滿政府在壓抑加風上軟手軟腳,又批評可加可減機制只是有加無減,政府應制訂長遠計劃,全面檢討各類型交通的需求及定位,如讓渡輪發展新項目補貼服務,否則不斷加價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民生。基層團體斥加風令低下階層生活百上加斤,促政府推出相應補貼措施。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直斥,政府未能抑制加風還要開綠燈,他舉例,中電即使因成本上漲有壓力,但可以從十三億電費穩定基金中補貼,加價只是多賺數億,只要在各方面節省開支應可解決問題,不一定要加價,反映政府監察不力。

蔡耀昌又批評可加可減機制是跟隨通脹或通縮走,可是除非回到亞洲金融風暴或沙士時期的長期通縮,否則可加可減機制只是有加無減。他認為,政府在衡量公用事業及公共交通申請加價時,應將市民的承擔能力放於更重要的考慮因素。

蔡提到,經營困難的公共交通以加價來應付虧損只會造成惡性循環,「價錢愈貴愈少人搭,少人搭又再加價!」他認為,政府應有長遠解決方案,如渡輪可發展其他項目補貼,包括十多年前已提出的興建兩層碼頭做食肆,以收益補貼渡輪服務。政府亦要全面檢討各類型公共交通的需求及定位,令各方能有效地以合理價錢運作。早前政府稱會聘請顧問研究各隧道車流量,但又是一味拖,政府應盡快有解決方案,否則公共交通不斷加價只會影響民生。

應發放臨時津貼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則指摘政府通過多項公用事業加價,令基層生活百上加斤,現時基層的就業率及人工仍然很低,「有街坊為咗慳電要小朋友出走廊做功課,電費慳到冇得再慳,但交通費點都要畀。」

施又批評政府在壓抑加風上「完全冇做過嘢」,加價申請樣樣照批,並無顧及基層的困難及承擔能力。她希望政府能同時推出紓困措施,向低收入家庭發放臨時津貼及補貼,應付加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