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醜聞纏身惹疑竇 惱羞成怒添民怨

利益衝突事件欲蓋彌彰,遷怒傳媒更是火上澆油,曾蔭權近日回應各方對「慳電膽益親家」及「弟媳迷債賠得快」醜聞的質疑時進退失據,已陷入嚴重的誠信危機,民望連番破底。施政報告致謝議案上周被立法會否決,更為弱勢政府敲響了警鐘。

曾蔭權剛愎自用,錯判形勢拒不交代,令民怨不減反增。昨日先後有雷曼迷債苦主和透過互聯網自發組織的市民,到禮賓府表達不滿,部分遊行人士更要求曾蔭權下台。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論及這場風波時更指出,曾蔭權應該與不同意見的人溝通,處理當前問題,化解矛盾。

慳電膽事件及迷債賠償醜聞有利益衝突之嫌,身為特區領導人,曾蔭權理應公開澄清問題,釋除公眾疑慮,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本末倒置,指摘傳媒「惡意中傷」、「捕風捉影」、「肆意攻擊」,公然挑戰監督政府的「第四權」。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曾蔭權以欲加之罪指傳媒和社會「無中生有、惡意中傷」,近三成受訪者指他欠缺冷靜頭腦處理問題;兩成八對他意圖推卸責任,不知反省表示不滿;一成五更直斥此舉變相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曾蔭權漠視民意,低估了港人對新聞自由的堅持,最終咎由自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曾蔭權並非普通公務員,必須以最高標準的道德操守要求自己,做到「比白紙還要白」,任何有違公眾期望的行為都會引起對其個人誠信的質疑。遺憾的是,他至今仍未答允向立法會詳細交代醜聞的來龍去脈,市民對此十分失望。調查顯示,三成一受訪者要求曾蔭權盡快交代清楚事件;兩成八更對他的誠信表示質疑。

曾蔭權上台以來,政績至今欠奉,施政失誤卻不絕,如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委任風波、生果金等連串爭議,令社會爭拗愈來愈多,市民怨氣愈來愈高漲,對港府的信任度卻愈來愈低。曾蔭權兩宗涉及利益衝突的醜聞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三成五受訪者指民意反彈反映社會不信任曾蔭權和港府;兩成七認為施政失誤令民怨一觸即發;兩成一直言港府正面臨管治危機。民意昭昭,曾蔭權指傳媒「肆意攻擊」的歪論,不攻自破。

醜聞曝光後,市民對港府施政的不滿度急劇升溫,曾蔭權新的施政報告所得評分歷來最低,立法會更第三度否決對其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四成七受訪者認為,施政報告劣評如潮,反映市民不滿政府施政;兩成二預計,若曾蔭權繼續迴避醜聞,不滿度將繼續上升。

社會普遍意見認為,政府施政方針不符民情和社會需要,未能照顧香港整體利益,未來施政難有作為。調查也顯示,四成七受訪者表示,曾蔭權接連捲入利益衝突醜聞損害了政府公信力;近兩成直言,黃昏政府已無大作為。

「天下之患,莫大於舉朝無公論,空國無君子。」曾蔭權醜聞纏身,卻避重就輕,拒絕向市民交代,更高調指摘鍥而不捨探求真相的傳媒,以收寒蟬之效,其誠信備受質疑;施政方針有悖民意,令港府管治寸步難行。山雨欲來,若民怨繼續積聚,更大的危機將隨時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