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小氣候:行會兩大天條分崩離析

趁佢病,攞佢命?煲呔曾醜聞纏身,民望插水,立法會辯論施政報告唔多謝佢。這個結局,雖說煲呔曾與他的心戰室早在意料之內,但被民選議會掌摑,代表施政報告脫離民意,這才是立會否決致謝動議的政治意義。立法會議員恃住民意作後盾,煲呔曾奈何不了,但連恍如內閣閣員的行政會議成員,也輪住出來唱反調,煲呔曾還剩多少管治權威?

更令人詫異的是,這次撲出來扮演異見行會成員的人竟是棠哥。六日之前,煲呔曾惱羞成怒,厲言疾色批評「個別傳媒」,「以圖削弱特區政府管治」之後,正是棠哥率先表態撐他,豈料輸誠效忠之士,竟然玩變臉,成為挑戰政策最烈的大反派。

行會成員張炳良利用身兼房屋委員會委員身份的另一頂帽,首先引導社會討論應否復建居屋調節樓市,棠哥、劉江華和行會召集人CY也態度曖昧的曲線附和復建居屋之議,引起外界關注他們的言論脫離了行會集體負責的制約,成為煲呔曾內閣的敵對閣員。

CY日前嘗試就「唱反調」降溫,認為任何政策在行會未拍板之前,行會成員都有自由表達不同的意見。這到底是CY以行會召集人身份,對集體負責制的新詮釋,抑或與煲呔曾取得的共識,尚待觀察。但棠哥昨日一炮三響,除了支持政府復建居屋,更要求恢復定期賣地,以及規範土地用途興建廉價樓,這三發炮彈,都衝着煲呔曾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後,堅拒復建居屋、維持勾地政策而來。莫非,CY日前為集體負責制劃下的新底線,由棠哥首先起跑逾越?

打從前朝港英管治年代的行政局,到今日的行政會議,一向倚賴兩大天條規範成員的公開言論,其一是集體保密制,其二才是集體負責制。

細味CY的說法,日後任何行會成員對政府政策發表不同的意見,豈非暗示行會尚未就某項政策拍板,違反集體保密制。就以正在熱議的復建居屋、恢復定期賣地兩項政策為例,多名行會成員公開唱反調,即是行會尚未討論此兩項政策,行會集體保密的延伸範圍包括議程,行會成員大談對某項政策的看法,猶如宣布有關政策尚未列入行會的議事日程。特區最高決策機構兩大天條失去制約作用,尚有兩年多的後曾時代,還有甚麼政治秩序可言。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