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小氣候:落後二十年的群策報告

新鮮出籠的施政報告以「群策創新天」為題,各界罵不停口,只有活化工業大廈在中小企業界引起一些關注,認為可以釋放閒置太久的工廠大廈。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喜孜孜介紹計劃,事實此議遲到二十年,是不聞不問政策的典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本港經濟已開始轉型,曾是香港最富活力的如觀塘、柴灣等工廠區漸漸一片冷清,曾經充斥大量藍領工人的廠房亦空空如也,工廠區變成了死城,整整二十年,港府都沒有理會。不少廠廈業主都想過要將物業抵押給銀行換取貸款,結論是難過登天,因此工廠大廈在這群業主眼中與「負資產」無異,因租售市場少之又少,業主既無法憑出租獲得收入,還要定期繳納差餉、水電等,是以有關單位實在是雞肋。

港府多年來都不敢碰工業大廈「升呢」這個議題,與回歸頭十年本港地產市道大插水、負資產問題揮之不去有莫大關係,現在港府藉發展六項產業打出釋放工廠大廈的牌,可以不用擔心商業樓宇價格被衝擊,還能趁此把工廠區變身為認證中心、私院區甚至私立大學區,本是一大如意算盤。可惜這一步也可能是本港告別工業的終極一步,踏出這一步的同時,港府必須在社會支援、家庭支援甚至福利方面做更多投資「善後」。

因為工廠區逐漸變身商業區、校園區後,原本工廠區的低廉租金便不復再,隨着租金成本上升,本港產品的價格亦會水漲船高,這樣的環境不可能吸引工業回流。因此,邁出終極一步後,香港社會便要迎接新的產業經濟、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已被服務型經濟淘汰或邊緣化的低技術勞工、一百多萬貧窮人口,能夠在新一輪經濟轉型中改變命運的可能性實在很低,社會兩極化的問題將會更嚴重。

反映本港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已經到達危險的邊緣,港府的冷漠態度招致極大民怨,這次推動活化工廈計劃,可能帶來另一波租金急升潮,間接推動通脹、產業調整,貧窮基層勢經歷另外一次衝擊,港府繼續以交由市場自然解決的態度應對,貧窮炸彈引爆期必大大提前。

信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