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殘疾宿位等九年 港人何處覓青天

在《禮記.禮運》中,古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而在今日的香港,這種理想社會仍是可望不可及的烏托邦。香港不是缺乏社會資源,也不是市民不肯承擔,而是特區政府太冷酷無情,將老弱人士棄如敝屣!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日為施政報告中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政策解畫,引起長者及殘疾人士家長的猛烈圍轟。有位婆婆指出,七十歲的丈夫四年前已申請入住資助安老院舍,無奈當局至今仍說要「等多幾年」,婆婆惟有安排丈夫暫時入住私營安老院舍,每月宿費高達七、八千元,她詰問:「難道要我賣樓供丈夫住私營院舍,自己無屋住?」

此外,一位育有嚴重傷殘及弱智女兒的母親投訴,指女兒輪候殘疾人士院舍九年仍未獲安排宿位,令她感到失望及絕望。對此,張建宗無法作出正面回應,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目前殘疾人士院舍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九年,「應該差唔多等到」,他還重複施政報告中的老調,說未來三年將有五所安老院舍落成,提供五百個宿位云云。

張建宗的言論,恰恰暴露出政府的自私和涼薄。香港枉稱國際都會,嚴重傷殘及弱智人士輪候宿位,苦等九年竟然還未能如願入住,虧他還好意思死撐。事實上,不少殘疾人士至今已輪候宿位超過十年,而近年來輪候入住政府資助護養宿位的長者亦不斷增加,平均輪候時間為四十點五個月,每年都有大約二千名長者在漫長的等待中辭世。

如果上述情形發生在落後地區,人們無話好說。但實情是,港府坐擁近五千億元財政儲備和一萬多億元外匯儲備,堪稱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之一,就在當局吹噓甚麼「黃金十年」的同時,卻有那麼多長者和殘疾人士但求一個宿位而不可得,這既是莫大的諷刺,更是莫大的恥辱!

其實,如果政府有決心照顧長者及殘疾人士,絕非無計可施。港府擁有巨額外匯儲備,不少學者指外儲並非愈多愈好,只要當局從中撥出一筆款項成立基金,用每年的投資回報來支付長者及殘疾人士的福利開支,這樣並不會對政府構成長遠的財政負擔,可謂兩全其美、一勞永逸。

事實擺在眼前,港府對弱勢社群的照顧嚴重不足,尤其是在老年人口不斷增長下,政府必須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及早制訂一套全面可行的長者福利政策。否則,單靠施政報告提出的那些小修小補的措施,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我們不明白的是,為了推動醫療融資,當局可以撥出五百億元,為甚麼照顧老弱人士就做不到呢?還有,公務員可以獲得退休保障,為甚麼普通市民卻不能呢?從一滴水可以看穿整個世界,看政府如何對待老弱人士,就可以知道它是否真的以民為本。曾蔭權大談發展知識型經濟,說香港要「升呢」,可是如果政府連老弱社群也無法好好照顧,還說甚麼發展,還說甚麼「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