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政府冷嘲唔值錢扼殺有機絲苗

【SUN特搜小組記者朱先儒、李嘉怡報道】香港人愈來愈注重健康,有機食品大行其道,但政府對本地有機農業卻不屑一顧。元朗一名農夫憑個人毅力,不斷鑽研,今年終種出百分之百有機絲苗,惟上至食物及衞生局,下至漁農自然護理署,均認為種米唔值錢,既沒有支援,更不肯協助推廣。口口聲聲支持有機耕作的當局,又係得個講字!

五十五歲的梁廣聯是本港唯一一名種植稻米的農夫,他位於元朗錦田的農地有一萬多平方呎。梁年輕時曾經在內地務農,來港後正職做裝修,種米只為興趣,至今已有四年。經過不斷鑽研,他今年引入有機耕種,施綠肥及不用農藥,種植出百分之百有機稻米。望着綠油油的稻田,他滿心歡喜:「下個月呢度就會一片金黃色,可以收割喇!」

數萬元買機械自製肥料

梁對種米非常認真,花數萬元從內地購入翻土機及輾米機等器材,今年五月又特地報讀為期四個月的漁護署「有機耕作技術培訓班」,自行以花生苗、太陽蔴及田青等植物製造天然肥料。製作過程極花時間,先要將太陽蔴等種子下土種植,兩個月後,便要趕及在開花結果前收割,然後混和泥土灌水發酵,約兩星期後才可當肥料使用,整個程序要三個月。不過,他的稻米並非大量生產,故沒有取得有機認證。

今年六月,他遠赴江門購買絲苗米種。「我特登揀『常規種』而非『基因種』,因基因種只可種一次,但常規種可以世代種落去。」七月尾播種,稱為「晚造」,兩星期後拋秧,經過一百多天後,下月初便有收成,預計有七百斤米。收割後,他便要忙着打穀、曬穀、吹穀和輾米,一碗白飯可謂得來不易。

他曾向漁護署職員提及自己的種米經驗,卻換來「種米唔值錢」的冷嘲熱諷。他不滿地說:「喺香港種嘢搵唔到食㗎,我最反對曾蔭權政府,對農業唔止唔支持,直情想農業消失,成個香港只係剩番金融業同地產業!」

「冇錢賺」政府趕盡殺絕

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主任黃煥忠表示,漁護署對轉為有機耕種的農友只有基本支援,如介紹種植技術、提供有機肥料及低價售賣種子或菜苗等。

黃估計,有機農產品在本港市場佔有率不足百分之一,大有發展空間,加上市民追求健康,內地食品又接連出事,市場需求愈來愈大。他認為政府應設立配對基金,向農友提供金錢補貼,吸引更多農友轉為有機耕種,並立法強制有機認證,令有機食品更有系統,提高市民信心。

立法會議員黃容根批評,政府對農業從來沒有長遠發展政策,不僅沒有支持,直情是趕盡殺絕。「八十年代香港仲有稻田,後來消失晒,其實香港有足夠技術,郊野公園亦有廣大空間,但政府認為冇錢賺,點會支持吖?」

食物及衞生局和漁護署均表示,知悉本港目前有個別農戶種植稻米,但其生產規模不足以支持商業性農場運作。漁護署自○○年開始,一直協助業界發展有機耕作,向本地有機農場提供技術支援,並透過蔬菜統營處協助業界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