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療融資廢武功 何必再作假諮詢

擾攘了十多年的醫療融資問題,在兜兜轉轉、爭論不休之下,最後又轉回原地,面臨無疾而終的命運。新一份施政報告聲稱明年將進行醫療改革第二輪公眾諮詢,但只會推出自願性保險儲蓄方案,以及加強規管醫療保險條款,令年紀大或患惡疾的市民免遭拒保,而原先預留推動醫療融資的五百億元或透過稅務優惠等方式提供誘因,吸引中產投保。

新方案的主要特點是放棄強制性供款,強調自願參與,完全有別於政府原先提出的六大方案。也就是說,當局幾年來花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諮詢的所有方案,都已一筆勾銷。

環顧全球,各地政府推行全民性的醫療保險方案,都經過周詳考慮和充分諮詢,有條不紊地落實。像港府這樣進退失據,朝令夕改,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實屬罕見。

當局不諱言,推出醫療融資方案是為了使有能力負擔的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然而,資料顯示,本港約二百七十萬人已自購醫療保險,其中絕大部分是中產人士,政府現在才鼓勵他們投保,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實屬多此一舉。

與此同時,弱勢社群卻完全無法受惠於新方案。據估算,每名參與者每年需支出保費約三千六百元,完全超出了低下階層市民的負擔能力。政府當初預留五百億元用作推動醫療融資,是面向全體市民的,現在融資方案的性質改變了,受惠的極可能只是部分中產人士和保險公司,與低下階層市民完全無關,這種醫療融資又有甚麼意義呢?

其實,即使有興趣參與方案的市民,亦要面對較大風險。方案規定,以往遭拒保的長期病、精神病患者及年長人士,都可以受保障,這當然是好事,但這樣一來,保費必然不菲,參與者的負擔勢必加重,難免令部分人望而卻步,如果無法維持相當數量的投保率,計劃就會「爆煲」。

歸根究柢,醫療融資最大贏家是保險公司,據估計,自願醫保方案一年可帶來四十億至六十億元醫療保險商機。難怪有人指政府是往保險商的口袋塞錢。

再說,醫療融資方案一旦實施,本港現有私營醫療機構能否應付病人驟增的壓力,能否維持高醫療質素,也是一大疑問。若私營醫院也和公立醫院一樣事故頻生,將是重大災難,醫療產業大計更會成為泡影。這並非杞人憂天,最近私營醫院內地產婦增加,就出現了多宗醫療事故,不能不引以為鑑。

當局費盡心思推行醫療融資,無非是想將公共醫療的負擔轉移出去。儘管當局宣稱,政府會繼續負責公共醫療服務,醫療衞生開支會由現時佔政府經常性開支一成半,增至三年後的一成七,但其實政府撥給醫管局的經費並不少,每年都超過三百億元,問題是資源錯配,分配不公,前線醫護人員不堪負荷,導致醫療服務和醫療質素每況愈下。若要徹底改變這亂象,當局就應對醫管局架構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重新合理分配資源,加強前線人手,提高醫療質素,而不是千方百計把包袱推出去。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當局大肆吹噓的醫療融資大計早已被廢武功,與其假惺惺搞甚麼第二輪諮詢,倒不如下決心改革整個公共醫療系統,尤其是醫管局管理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