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熱帶語林:等待的藝術

等待是一門藝術,最忌心煩氣躁,尤其對於風燭殘年老人家而言。譬如說,你是一位患有心臟病的七十一歲老婆婆,往屯門醫院求診希望通波仔,由於你排隊輪候的時間長達十個月,亦即急驚風遇着慢郎中,等待的藝術就是盡量保持身體健康,切勿心臟病發。

怎樣避免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發呢?藝術的竅門是嚴格禁止病人看電視讀報紙,簡言之就是新聞封鎖,不讓病人見到財爺曾俊華心臟病發馬上得到「黃金六小時」火速搶救,自己則要苦苦等待「發霉十個月」龜速延治,兩相比較隨時激到心臟病發爆血管。

香港老人家的長壽程度艷羨全球,公公婆婆平均而言活過八十,長壽的秘訣是甚麼?等待的藝術應可記一功,因為有等待即是有希望,有希望一定長命過沒希望。假設老人家申請入住老人院吧,動輒輪候三五七年,變相讓滿懷希望等到頸長的公公婆婆多活三五七載。

輪候入住老人院會不會等到死?會的,每年大概有二千多名長者在這種鬥長命的遊戲中落敗了,但那畢竟只佔總數四分一,尚有四分三長者擅長於等待的藝術,藉此延年益壽,死神吹之不脹。

不要以為人死如燈滅,即使輪候通波仔或申請老人院期間不幸等到一命嗚呼,死後其實還是沒完沒了的漫長等待。等甚麼?等落葬。

靈位骨灰龕供應極少,輪候又是三五七年,很多人死無葬身之地。等待落葬的藝術最好玩,反正百無聊賴,化作遊魂野鬼飄往禮賓府伸冤。

林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