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未解燃眉之急 遑論千秋大業

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今日出爐,根據當局預先放出的口風,報告會集中討論六大產業。平心而論,六大產業本身並無不妥,問題是,回顧港府過去提出的諸多宏圖大計,幾乎沒有一項搞得成功,人們如何相信六大產業能夠成事?

其實,別說六大產業太虛無縹緲,即使是擺在眼前的普通基建工程,也往往要一拖再拖。本報昨日報道,為了配合啟德發展,港府原擬於二○一一年中關閉觀塘貨物裝卸區,改建海濱長廊,最終發展為全長近九百米的「觀塘海濱公園」,並已於今年初展開首期工程。不過,裝卸區的搬遷計劃卻遇到巨大阻力,區內十二間廢紙回收商表示,因為政府無法安排他們遷往同一新址,而分散到不同裝卸區勢令他們成本大增,故此堅拒遷出,令長廊發展陷入僵局,整項工程完工無期。

事實上,區內人士多年前已開始爭取興建海濱長廊,而搬遷裝卸區遇到的種種問題,亦是意料中事。然而,事到如今竟然還會發生這種爭拗,難道當局在拍板興建海濱長廊前,沒與裝卸區使用者先行磋商嗎?這些年來,相關官員到底做了甚麼?

觀塘海濱長廊落成無期,反映的只是當局辦事拖拉的冰山一角,近年這種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基建項目多不勝數。在○七年的施政報告中,港府將部分陳年項目拼湊成「十大基建」,金融海嘯爆發後,當局一次又一次地發出「以十大基建對抗海嘯」的高調。諷刺的是,時至今日,高官們聲稱「海嘯危機已經過去」,但十大基建依然無一動工。尤其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本是一項無可爭議的工程,然而港府一拖再拖之下,整項工程好事多磨,至今仍是爭拗不斷。

事實告訴我們,目前全港失業人數已經超過二十一萬人,另有十九萬戶在職家庭收入低於綜援,解決失業、扶助貧困,已經成為本港社會的燃眉之急。在此情況下,盡快推動大型基建上馬,對於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惜港府卻只懂得在虛無縹緲的六大產業上大做文章,簡直是捨本逐末,輕重不分。

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據說港府還會提出活化工廠大廈的建議。其實這也是老生常談了,自從八、九十年代本港工業大量北移,各界已經就改變工廈用途提出多種建議,只可惜,港府對此一概充耳不聞,任由大量工廈長期空置,造成極大浪費。有工廈業主反映,五年前計劃將空置率達一半的工廈活化為小商品展銷中心,結果向城規會申請了一年多才獲批,僅與政府商討補地價又耗時兩年,期間還要應付規劃署、屋宇署、消防處、運輸署及環保署等部門,而不同部門的要求有時又互相矛盾,令他左右為難。

港府活化工廈只說不做,而他們提出的連串基建大計卻又止於紙上談兵、畫餅充飢,以此觀之,所謂的六大產業,恐怕也只是望梅止渴的空談。

退一步說,即使六大產業可以化為現實,也不是一時之事,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曾指出:「六大產業沒可能在十年、八年內對香港有很大的經濟推動作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港府當前的施政要務是腳踏實地,與其大吹大擂甚麼六大產業,不如加快推動基建上馬。否則,即使引來西江之水,恐怕也無法挽救涸轍之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