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高官窮人雙標準 皆因同病不同命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月患急性心臟病,在瑪麗醫院迅速做了「通波仔」手術,六天後便康復出院。但不是每個病人都這麼幸運,一名同樣患心臟病的七十一歲婆婆八月到屯門醫院求診時,卻被安排到明年六月才做心導管檢查。結果婆婆本月初病情急劇惡化,目前生命垂危。

眾所周知,心臟病病情瞬息萬變,救治需爭分奪秒,刻不容緩,對年老而且病情嚴重的心臟病患者更應盡快安排檢查和治療。屯門醫院竟然安排婆婆十個月後才作心導管檢查,簡直是草菅人命。

一個是政府高官,另一個是領綜援的老婦,患的是同一種病,同樣到公立醫院求診,卻受到截然不同的對待。難怪病人家屬質疑公立醫院採取雙重標準。

在任何公平、法治的社會,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醫療資源的權利。本港的公立醫院是用公帑辦的,每個市民都享有接受治療的權利。但令人不安的是,近年這一平等原則正受到挑戰,低下階層市民在公立醫院屢受不公平對待,甚至因而延誤治療,危及健康和生命。

事實上,在當今的公立醫院,在達官貴人享受種種特權的同時,普羅病人卻經常受盡白眼,甚至被拒諸門外。去年明愛醫院對心臟病突發病人見死不救事件,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又如,一名七歲女孩上月突然發燒,被確診為豬流感患者,接到醫管局通知後,由家人陪同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豈料醫院職員聽說是豬流感病人,竟要病童到三十多度高溫的露天停車場等候。這些職員只考慮自己的安全,連最起碼的專業操守都拋諸腦後,實在自私透頂。

更令人憂慮的是,「醫院大門八字開,有病無錢莫進來」的醜陋現象,在今日的香港已屢見不鮮。今年以來,伊利沙伯醫院和明愛醫院先後發生「見錢救人」的離譜事件,足以令市民心寒。

醫院前線人員態度惡劣,固然不可饒恕,但歸根究柢,醫療衞生當局資源錯配才是問題的癥結。對心臟病人來說,病發後及時搶救最為關鍵。然而,如果不是曾俊華此次患病,人們也許還不知道,原來本港公立醫院的急症室根本沒配置心臟專科醫生。心臟病患者被送到急症室後,要和一般病人一樣,先登記再分流,情況真正危急,才會召喚心臟病專科醫生來會診。試想若當日曾俊華也要排隊分流,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呢?

心臟病是本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每年都奪去幾千香港人的生命。多年來,不知多少心臟病患者在公立醫院得不到及時診治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醫療衞生當局卻始終視而不見。然而,曾俊華患病後,有輿論提議公立醫院應提供二十四小時「通波仔」手術服務,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就馬上作出回應,說會研究率先在一些大型醫院急症室試行,安排二十四小時有心臟病專科醫生當值。

人們自然會問,如果曾俊華這次沒急病,或者患的不是心臟病,此問題會引起當局的重視嗎?可見,在周一嶽等人心目中,一個高官的生命比無數普羅市民的生命都重要。在這個意義上,各界都應該感謝曾俊華作出的「犧牲」。

世界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正所謂醫者父母心,每個病人的生命都同樣重要。曾蔭權當日到醫院探望曾俊華,獲悉對方已脫離危險時,直言「放下了心頭大石」,但他若知道,無數遭受同一疾病煎熬的病人,卻不能獲得同樣應有的治療時,這塊大石還能放得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