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中國傳媒改革進退維谷

日前在北京閉幕的世界媒體峰會,被認為是中國正在推進的國家形象提升戰略一大舉措,亦是中國打造媒體強國的標誌性動作,但由於中國傳媒改革天生的局限性,很難改變現有的國際輿論格局。

近年來,隨着經濟發展與國力強盛,中國愈來愈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在世界輿論話題中,中國往往是被剖析乃至爭議的對象,甚至是被攻擊、抹黑的靶子,而非積極的參與者,在國際輿論格局中,中國所處位置與其大國地位極不相襯。最明顯的是,去年西藏拉薩騷亂以及北京奧運聖火傳遞事件,不管中國官方媒體怎麼辯白或者據理力爭,都無法獲得西方同行的認同,相反,中國政府在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卻被西方媒體通過有色眼鏡不斷曲解。

官味十足缺乏公信力

其實,中國官辦媒體力量強大,在中國一統天下,但由於官味十足,再加上控制嚴密,報喜不報憂,公信力一直備受指摘。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近年多次遭到網民奚落,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內地民眾也寧願相信海外傳媒的消息,對官方報道充滿疑慮。

一個國家的傳播能力決定其影響力,在美歐發達國家,強勢媒體幾乎都成為其國家軟實力的象徵,這些傳媒在面向全球發聲的過程中,始終能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環境,不僅是名副其實的「第四權力」,也成為國家公關的尖兵。而中國官方媒體呆板僵化,不僅不能成為中國大國形象的化妝師,反而成為國家實力的薄弱環節。

北京高層對此憂心忡忡,近期一直強力推動中國傳媒的改革。中央電視台不久前對現有頻道的節目進行逐步改版,核心指導原則是增加訊息量、實行新聞報道的滾動式播出、加強新聞評論的分量和力度。

新華社的改革戰略是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兩頭兼顧。今年上半年,新華社的電視新聞網得到實質性擴充,並開通英語新聞電視,開始免費向CNN和BBC提供新聞,而手機電視、樓宇電視、公交車電視等,個個都不放過。此外,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由十六版擴大到二十版,中共最高理論刊物《求是》首度發行英文版。上月底,中國官方發布了傳媒產業振興計劃,擬在今後數年間投資數十億美元,培育沒有政府背景、像新聞集團和美國時代華納那樣的國際性傳媒集團。

輿論戰鬥力未見提升

中國政府雄心勃勃,大手筆投入,但改革思路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視了內涵的充實;只注意了報道範圍的擴大,忽視了公信力的提高。統得過死、管得過細、控得過嚴成為阻止中國媒體「做大做強」的最大障礙。一些官方媒體改革之後,表面上資源充沛,市場覆蓋面拓寬,但輿論戰鬥力未見有大的提升,全球影響力未見飛躍,卻有可能變得外強中乾、大而不當、強而乏力。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