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小氣候:教育產業須防學店林立

本港教育界近期再傳出好消息,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最新全球最佳大學排名顯示,本港三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大、並全部排名五十位之前,另外躋身二百強的大學亦有兩間,再一次肯定本港高教的雄厚實力。有關消息剛巧在《施政報告》出籠前幾天公布,大有為特區政府推動六大產業中的教育產業打頭陣味道。近期已見不少院校染指私立大學的計劃,教育界在全力尋求新增長點的同時,亦應慎防教育產業會否衍生或劣化為掠水式學店,反令本港教育美名蒙污。

教育是全球軟實力競爭最激烈的一環,本港因為中西薈萃及中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在高等教育方面漸漸跑出。本港八間大學中,半數均屬校齡少於二十年的年輕院校,能在全球二百強中取得五席,在亞洲以至世界都足以自豪。

不過,名校只有助於招徠學生,卻非成為亞太教育樞紐的關鍵。奢談教育產業前,本港應解決新大學、新學位、新資源等問題。目前,本港中學生入大學的比率僅約百分之十八,比很多國家及地區都低,原因之一便是政府向專上教育的投放不足,同時私營資金興辦大學的難度又極高。

香港要將專上教育產業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開設更多大學,同時保證優質品牌。本港專上教育能吸引內地及東南亞學生,皆因龍頭大學具號召力,但不把好關,如嚴格地為增設的大學做好學歷評審、確保新的大學能吸納足夠且具學術水平的教職人員、強化高等教育的管理、配合留學生增加提升住宿、交通及居住條件等,香港妄自發展教育產業,只會落得掠水學店林立的下場。

教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先投資、後把關,然後才可望從教育產業中,賺取每年數十億或數百億元的留學生收入。教育產業是本港經濟增長的一條新道路,也是香港邁向知識產業化最重要的一步,在歷史台階上徘徊百年的香港能夠闖出這條新道路,既是機緣,也是高等教育界的機會。只是,向錢看的同時,亦需要向前看。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