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寮屋亂象無人管 廿萬寒士失歡顏

如果不是日前荔枝角九華徑村發生三級大火,人們也許不會知道,本港仍有逾二十萬人居住在混亂不堪的寮屋區內。由於寮屋區位置偏僻,無發展價值,當局漠不關心,坐視其自生自滅,令寮屋居民淪為被遺忘的一群。

本港已被寮屋問題困擾了數十年,上世紀五十年代,難民潮從內地湧入本港,其中不少人到偏遠山區搭建寮屋居住,經過數十年變遷,迄今本港仍有大批寮屋居民。據政府數字顯示,全港已登記的寮屋有七千多間,約一萬四千人居住。但這顯然是給大大縮小的數字,據鄰舍輔導會估計,目前全港十六個寮屋區,共有逾二十萬寮屋居民。

如今在沙田紅梅谷村、馬鞍山村及荃灣老圍等寮屋區所見,違規問題一籮籮。居民胡亂拉電、架空電纜亂駁、石油氣罐亂放隨處可見。一列列的鐵皮屋與木屋相連,大部分都是非法搭建而成,隨時有發生火警的可能,九華徑村的大火絕非偶然。

衞生環境更是惡劣,曾有嬰兒被老鼠咬傷,許多住戶連獨立廁所也沒有,加上這些村落多依山而建,每遇風災雨季,山泥傾瀉和水浸等問題便接踵而至,屋內「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其中紅梅谷村的非法搭建或改建寮屋問題尤為嚴重,一間數百平方呎的寮屋,竟分間成多間套房出租,每房僅得一百平方呎,往往住了一家五、六口,地方擠得連轉身也有困難。不少居民在屋旁自行用鋅鐵、木板、帆布搭建簡陋小屋居住,大量電線縱橫交錯、石油氣罐放滿屋內外。

寮屋區危機四伏、亂象叢生,政府難辭其咎。長期以來,寮屋區一直處於無人管狀態。早年政府設立轄屬房屋署的「寮仔部」,○二年劃歸地政總署,而地政總署只考慮土地用途,港島和九龍的寮屋地皮價值大,當局便收地發展,並安置寮屋居民,如今剩下的寮屋區多數位於新界偏僻地區,土地價值低,當局無意發展,地政總署便放任不理,令寮屋區淪為「無王管」地帶。

地政總署(當時是寮仔部)一九八二年曾為寮屋做登記,已登記的允許繼續存在,八五年又為寮屋居民登記分配公屋。當局以為經此一役,便一舉解決問題,但是近年來,大批低收入的內地新移民湧港,他們無錢租住私人樓宇,又未夠資格分配公屋,便前往寮屋區租房住,或者搭屋自住,令寮屋居民人數急升。而政府的政策卻一成不變,只管已登記的寮屋,即使有寮屋居民遷出,地政總署也只是把門封掉或把屋頂拆掉,其他人旋即搬入,結果寮屋區人口愈來愈多,以九華徑村為例,沒登記的「黑市寮屋居民」比已登記的居民多好幾倍。

更不堪的是,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令寮屋區更為混亂。法例規定寮屋不可售賣、出租、改建及僭建,否則地政總署有權收地拆屋,實際上違規現象極嚴重,地政總署卻坐視不理,鮮有執法。

多年來,社區人士多次向政府建議,要求為寮屋區制訂長遠計劃,例如全面清拆,再安置居民上樓,或者將寮屋區規範化,改善環境設施。但政府一直置若罔聞,導致問題積重難返。

當局敷衍塞責,終於導致惡果,無情大火令九華徑村數十家庭無家可歸,中秋佳節本應人月兩圓,但災民家園燒毀,財物盡失,只能愁對明月,前路茫茫。有災民悲嘆:「就算有美酒佳餚,都沒有心情品嘗!」此情此景,稍有同情心者見了都會心酸。

當年杜甫親歷「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困境後,寫下不朽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今日身居豪宅的港府高官們,不知能否體恤寮屋居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