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治療中風後言語障礙

本文重點
中風後若大腦語言中樞受到損傷,將會出現語言障礙。中風後的語言障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失語症,另一種是運動性言語障礙。失語症患者多會在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上存在困難。在表達方面,命名困難比較常見,他們對某一件物品能說出用途,就是說不出名字,更有可能將「刀」說成「叉」。而運動性言語障礙是因神經肌肉受損以致構音器官不協調所致,主要表現為發音不準、吐字不清以及鼻音過重等,如將「刀」說成「高」。

愈早治療愈好

中風後失語症的康復治療愈早愈好,在急性期過後、病情平穩時,就應開始進行言語治療。其中命名練習可改善患者在表達上出現的命名障礙。訓練時可以看圖識字或與實物相結合的方法,「說」與「看圖」結合起來練習。若仍未能說出正確名稱,可給予與該物件特徵及外形有關的提示,讓患者能回憶起相關的名稱。至於構音障礙,言語治療會透過相關的訓練,恢復患者發音器官肌肉的運動能力,用手指輕觸患者的構音器官給予觸感提示,例如合唇或圓唇等。

言語治療會考慮病人腦部受損程度,從訓練內容和時間上作合適安排,由單字、詞語、以至句子漸進地改善語言能力。一般治療三至六個月後便見成效,但由於大多數中風的皆是長者,學習能力稍遜,倘若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可影響到中風後語言障礙的復康。雖然如此,只要家人耐心給予鼓勵和支持,並且接受專業的言語治療,配合實際練習,病人的語言能力還是有機會恢復到一定程度。

言語治療師蔡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