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寮屋20萬貧民自生自滅

荔枝角九華徑村日前發生的大火,揭露本港寮屋區危機四伏。隨着新移民不斷湧入,寮屋區人口近年倍增至逾二十萬。政府因寮屋區位置偏僻,沒有發展價值,加上不知如何安置居民,一直遲遲不理,該類用鋅鐵和木材搭建的小屋相連而建,位處高危的山坡,非法搭建及黑市買賣「無王管」,區內設施簡陋,電線亂駁、石油氣罐亂放,惟政府視而不見,任由自生自滅,令更嚴重的災難可能隨時會再發生。 Sun特搜小組記者梁春柳、李嘉怡、

寮屋問題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難民潮湧入本港,當時不少人到偏遠山區搭建寮屋自住。政府數字指出,目前全港有逾七千間已登記寮屋,約一萬四千人居住。但據鄰舍輔導會估計,居住寮屋區的人口約二十萬,分布於薄扶林、鯉魚門、茶果嶺、上水圍、沙田、馬鞍山、荃灣等區。

沙田紅梅谷村、馬鞍山村及荃灣老圍三個寮屋區,村內違規問題一大籮。居民胡亂拉電線、架空電纜亂駁、石油氣罐亂放情況隨處可見。一列列的鐵皮屋與木屋相連,大部分都是非法搭建而成,萬一發生火警,火勢肯定一發不可收拾。村內衞生環境更是惡劣,除曾有嬰兒被老鼠咬傷外,許多住戶連獨立廁所也沒有,加上這些村落多依山而建,每遇風災雨季,山泥傾瀉和水浸等問題便接踵而至。

馬鞍山村居民張女士與孫女同住,她說:「兩年前發生山泥傾瀉,土木工程署拖到今年年頭先嚟起番幅護土牆,但又出現去水問題,上個月打風,水浸到上小腿,我孫女嚇到喊,政府根本唔會理!」

新移民難上樓紛紛入住

紅梅谷村的非法搭建及改建寮屋問題嚴重,一間數百平方呎的寮屋,竟分間成多間套房出租,每房僅得一百平方呎,卻往往住了一家五、六口,地方擠得連轉身也有困難。不少居民在屋旁自行用鋅鐵、木板、帆布搭建簡陋小屋自住,大量電線縱橫交錯,石油氣罐放滿屋內外。兩年前與家人遷入的租客曾先生無奈說:「鬼叫你窮咩,有乜辦法呀!」

造成寮屋人口暴增,與低收入的新移民湧港有關。鄰舍輔導會寮屋區社區工作隊主任吳賢湛說:「好多新移民來港與家人團聚,但呢班人多數係低下階層,佢哋交唔起市區租金,居港未滿七年又唔可以申請公屋,令寮屋人口愈來愈爆棚。」

跟進寮屋問題近二十年的沙田區區議員梁志堅表示,以往港九都有寮屋,如鯉魚門、薄扶林等,但市區土地價值大,早已被政府收地發展,現剩下的寮屋區主要在新界,由於位置偏遠,土地價值不大,政府無意發展,新移民卻愈湧愈多,區內設施又未能配合,造成「立立亂、無王管」情況。

地政總署(當年為「寮仔部」)一九八二年曾為寮屋登記,已登記的寮屋容許繼續存在,八五年則為寮屋居民登記上樓,但九八年房委會又設下資產限制,已登記的居民如入息超出上限,便不獲公屋安置,令許多想上樓的居民「卡住」。也有些年老居民不想搬,寧願留在環境惡劣的寮屋區內。

寮屋「黑市人口」不斷增加

法例雖規定寮屋不可買賣、出租、改建及僭建,否則地政總署有權收地拆卸,但事實上違規情況非常嚴重,地政總署卻採放任態度,鮮有執法。即使有寮屋居民遷出,地政總署只會封大門及拆走屋頂,其他人旋即遷入,造成惡性循環。梁志堅說:「以九華徑村為例,冇登記嘅居民,竟比已登記嘅多出好多,就知道寮屋區『黑市人口』不斷增加,黑市買賣或分租情況幾咁普遍。」

社區人士曾多次向政府建議,為寮屋區制訂長遠發展計劃,如全面清拆,再安置居民上樓,或將寮屋區規範化,改善環境設施,但當局不聽:「下次再有嚴重火警或天災,政府咪又做少少嘢囉,但過後一樣唔會理!」

李嘉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