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紀曉嵐鐵筆:便宜了港英舊臣當特首

曾小子當上香江領導人,最大的「機緣」在於他是「港英舊臣」,最大的問題也在於他是「港英舊臣」。此哲學上稱為「二律背反」也,政治上乃一種悖謬也。這是當今評論家和未來史學家研討香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成敗得失及種種畸形人事的重要切入點。曾小子這類「港英舊臣」實際上全部是「政治侏儒」,但在特定歷史因素和現實環境下,他可以大肆膨脹,領一時風騷也。

香江之「港英舊臣」,尤其是像曾小子這樣的、在九七年回歸前被英夷刻意培養提拔的高官,其價值理念、個人情懷絕對已被完全「夷化」。英夷九七年前大力培養提拔他們,乃撤退部署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其宗旨是接過我朝廷提出的「港人治港」口號,將其變成「港英舊臣治港」。這個「港英舊臣治港」也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即在朝廷「愛國者為主體治港」形同虛設下,可以毫不費力地推行。所謂「天時」者,香港那時有十幾年的過渡期,把曾小子這類英夷看好的本地華人官員從中層提拔到高層,時間足夠也;所謂「地利」者,香江的殖民統治和過渡期的管治權都在英夷手裏,他們早已建好的那套府衙制度和人事管理,十分方便曾小子這類政務官員步步高升;所謂「人和」者,香江過渡期朝廷一切求穩、一切求政權順利交接,故極力做到「中英友好合作」,且為了安撫人心,還要對那些英夷培養提拔的「明日之星」盡量示好,保證他們能全班過渡到特區政府。

繼續編導香江歷史悲情

這樣的歷史背景,造成了曾小子能夠在香江回歸後當上特首的最大機緣。不過,僅有這樣的背景還不夠,還要有香江回歸後各方面的演變,其主要者有四:一是朝廷選拔的「愛國愛港」之首任特首董建華能力不強,治港不濟;二是回歸多年,朝廷始終沒有制訂出「合格」特首的政治標準、德才標準,還是「摸着石頭過河」之心態;三是回歸後「港英舊臣」之首的紅杏陳婆過於囂張跋扈,與朝廷和老董屢次硬碰,後「劈炮唔撈」,便宜了曾小子上位;四是董建華其人尚有自知之明,肯「自動請辭」,令在二○○五年那個時候,曾小子處於最有利接任特首之位。上述種種,造成了一個「港英舊臣」當上特首的政治「神話」。

然而,這個「港英舊臣」能當上特首,卻幹不好特首,甚至「仲衰過董建華」,他在繼續編導香江回歸後的歷史悲情也。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