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醫療亂象追本溯源

「爸爸病咗呀,要食好多藥,好辛苦,醫生話係癌症……」這一段電視籌款宣傳片對白,只消改為「我哋嘅醫療制度病咗呀……」已足以形容近期的一片醫療亂象。

本來,醫療事故偶有發生,相比於公營醫療體系每年治理數以百萬計的病人,風險難以避免,問題是事故的發生頻率,呈現共振效應,一宗接一宗,醫療體系由上至下形成一條龍式犯錯。醫生斷錯症、開錯藥、手術失誤,護理人員打錯針、派錯藥,以至基層人員一切按程序指引辦事,鬧出見死不救、未繳費拒絕安排治療的荒謬行徑。市民曾經引以為傲的優質醫療制度,近年服務水準如江河日下,千瘡百孔,讓人尋問,我們的醫療制度是否病了?病灶在哪裏?

業界中人指出,營運公共醫療體系的醫院管理局,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應付層出不窮的醫療事故,每次發生重大醫療事故之後,醫管局均會向各聯網下達指引,日積月累,這些防這防那的指引厚如電話簿,又或塞爆前線醫護管理人員的電郵信箱。

這些指引有用嗎?當然有用,但先決條件是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配合。醫管局不斷向已工作過量的醫護人員發出新指引,部分的執行方式,更涉及額外人力需求,結果又是由捉襟見肘的前線人員照單全收,加重工作負荷,增添出錯風險。

業界中人說:醫護人手不足之外,近年的人員質素也日見低落,常見的毛病如粗心大意、得過且過、警覺不足等,以這種心態應付人命關天的醫療工作,後果必然是失誤連連。但這又有甚麼辦法,香港的新一代職業選擇多樣化,更視壓力沉重、工作辛勞的醫護業為畏途,醫療體系可能是他們的最後選擇,失去競爭人才的優勢。

煲呔曾把醫療業列入未來大力發展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一,規劃多幅土地興建私家醫院,但公營醫療體系恍似跟他的「英明」決定作對,近期不斷揭發嚴重醫療事故,貶損香港位居亞洲先進醫療地區的聲譽。業界中人說,公營醫療體系現存的問題無法解決,隨着日後私營醫療市場膨脹,進一步搶奪公營醫療體系的醫護人力資源,屆時市民只能享用水準更形低落的公營醫療服務。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