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店廠之分主次之爭

粵港融合這個課題,愈來愈像一對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奈結合的怨偶,三天兩日便家嘈屋閉,真是「回頭望、伴你走,從來未曾幸福過」。月前粵港聯席會議,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談到把深圳前海發展為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重新定位粵港傳統的「前店後廠」角色扮演;政務司司長唐唐本周一重新闡釋這個角色,形容香港是向內地輸入服務業的總廠。話音甫落,黃華華前日又再補充—粵港未來的合作關係是「前總店、後分店」。

本欄剛在日前提到,粵港融合始終糾纏在主次的問題,由誰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龍頭之爭,到這陣子的店、廠論,以至總店、分店之別。「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並不能解決這個基本分歧,粵港兩地一天不能釐清位置之爭,粵港融合只會繼續舉步維艱,你一言、我一語的口水戰不斷。

特區政府日前舉辦CEPA宣講會,煲呔曾昧於形勢,大力唱好,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卻狠摑他一記耳光,直認實施已六年的CEPA,根本未有全面發揮效應。CEPA是國家推動的惠港政策,落實到地方層面,仍遇到「小門未開」的障礙;回到粵港融合問題,避而不談珠三角經濟區的主次,將難以消除粵港兩地在融合過程的心結,粵港融合難以避免重蹈CEPA「小門未開」的覆轍。

黃華華日前在港拋出「前總店、後分店」的修正說法,比對唐唐本周一談及粵港融合有關店、廠分工,他以香港服務業為例,以後要開拓內地市場,所以店也要開到內地;以後服務業可能會有不少工序遷往內地,但高增值的生產環節和總部,應該留在香港,在這種意義上香港也是廠。唐唐的說法,暗示香港日後面向粵省拓展服務業將會大小通吃,既是店、也是廠,因為服務業不像製造業,需要大面積廠房、勞動力製造產品。

以唐唐的談話反射黃華華的「前總店、後分店」提法,他總不會把粵省矮化為「後分店」吧?因為粵省經濟正由製造業轉向高增值的服務業,面向內地。長遠而言,粵省在全國服務業發展扮演「前總店」的角色,香港呢?當然是「後分店」,成為粵省服務業工序外判的支援點。香港要成為粵港服務業合作的總廠,人家卻把你定位為「後分店」的次要角色,這類口舌之爭,正是心結難解的表徵。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