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十六萬家無工開 香港從沒真繁榮

金融海嘯餘波猶在,港府已經急不及待放出口風,指在香港及外圍經濟逐步回穩之下,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將不再推出派糖措施,而將焦點轉向發展經濟,力拓知識型經濟和六大優勢產業云云。對此,人們不禁要問,本港基層民眾的厄困,是否真已獲得紓解?本地民生經濟的前景,是否真如當局所說的一片光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勞工及福利局前日公布○八年的貧窮指標,顯示本港的無業家庭總數多達十六萬七千三百戶,而低收入單親家庭則增至二萬一千多戶,十五至二十四歲待業待學青年更比○七年上升百分之四。在元朗區,有近一成四家庭收入低於綜援,而在家庭收入最低的深水埗,月入中位數較○七年錄得零增長,僅有一萬三千七百元,反觀「富者愈富」的灣仔區,家庭月入中位數已由○六年的二萬五千元大幅增至三萬元,本港貧富懸殊及地區貧窮問題之嚴重,於此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指標反映的還只是○八年的狀況,上半年的經濟依然向好。當局也不得不承認,計及年底爆發金融海嘯的影響,數據可能未充分反映最新情況,估計○九年的指標將進一步惡化。事實上,即使近期金融市場熱火朝天,但實體經濟並未因而逆轉,受惠的只是佔社會極少數的富裕階層,反觀佔社會絕大多數的中下階層,仍在海嘯浪中掙扎求存。面對十六萬戶無業家庭、二十多萬失業大軍,港府竟然急急關起派糖之門,坐視基層民眾陷困而無動於衷,難道他們口中的「以民為本」,就是如此這般的一回事?

我們認為,鑑於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不論經濟環境屬好屬壞,當局要想紓解基層民眾的燃眉之急,該派的糖還是要派的。與此同時,當局必須設法振興經濟,腳踏實地創造就業,為貧困者提供自力更生的機會,尤其是緊繫基層工人生計的十大基建工程,更應盡快上馬,刻不容緩。一手扶貧紓困,一手推動發展,就是收窄貧富差距的不二良方。

事實上,由於港府近年急功近利,獨沽金融一味,已經導致工商百業日薄西山,對基層生計造成巨大打擊。及至金融海嘯一夕襲來,本港經濟無險可守,在一浪接一浪的裁員及減薪潮中,受害最深的又是基層民眾。如今外圍形勢稍見好轉,實體經濟乍暖還寒,而港府只懂貪天之功,頻頻吹噓「經濟復甦」,卻對經濟發展的要務放軟手腳,對基層就業的難題愛理不理。此風一日不改,貧富懸殊只能繼續惡化下去。

漢朝名臣霍光說過一個「曲突徙薪」的故事,說一個人到友人家中作客,看到煙囪旁邊堆滿乾柴,於是勸告屋主:「應該將煙囪改成彎曲,將柴草遠遠搬離煙囱。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只可惜,屋主沉默不應,不久,家中果然失火,幸而在鄰居幫忙下及時把火撲滅。其後,屋主大擺筵席答謝幫忙救火的鄰居,卻忘了提出「曲突徙薪」建議的友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已經成為社會最大的不安,今日的香港,就好比那間乾柴滿布的暗室,表面安謐舒適,實則危機四伏,如果港府再不聽取輿論忠告,切實處理貧窮問題,到了引火燒身的一日,也是他們自討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