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熱帶語林:饞嘴饕餮不怕死

公園真好玩,香港乜都有,水池有「鱷魚」,草地有「毒菇」。鱷魚者,福鱷也,又稱雀鱔;毒菇者,馬勃也,學名龜裂禿馬勃。雖然部分文獻記載馬勃幼嫩時可以食用,但為安全起見,還是不碰為妙。

最毒的毒菇名叫鵝膏菌(Amanita),去年有內地夫婦暢遊南非,摘野菇而食之,結果妻死夫傷,相信就是食了鵝膏菌。

馬勃嚴格而言不是菇,因為孢子繁殖方法跟菇類截然不同。韓愈《進學解》有云:「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即是說,微不足道的馬勃要是落在良醫手裏,可以入藥,有助止血。

人盡皆知,路邊野菇不要採,不過以中國人食盡天下無敵手的特殊性格,難保沒有人採菇而食。即如別號雞泡的河豚,小學生也知道劇毒無比,仍然不斷出現中毒個案,證明饞嘴饕餮不怕死,個個自命「拚死食河豚」的蘇東坡。

日本原來也禁食河豚,為甚麼現在可以合法安全地食用?間接得拜中國人所賜。甲午戰爭慘敗之後,李鴻章代表中國簽署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簽約地點是日本馬關(現稱下關)的春帆樓,代表日本的伊藤博文問老闆娘,有甚麼好吃呀?老闆娘說,有的,不過犯法,就是違禁的河豚。伊藤博文來個知法犯法,毋懼食之,一試難忘,繼而推動河豚合法化,條件是廚師必須先拜師學藝再領專業牌照。

忽發奇想,要是饞嘴不輸中國人的伊藤博文食河豚死了,歷史可能不一樣。

林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