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學者倡遷置海景大樓

【本報訊】淺水灣古堡大宅「余園」已經拆卸,二十二塊珍貴書法石碑應遷放何處呢?學者認為該批石碑的價值在於反映出「余園」的歷史背景,最適合放在淺水灣歷史建築物海景大樓,讓公眾見證淺水灣變遷。

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蕭國健表示,香港的文物點支離破碎,難以串連起來,相對於澳門成功爭取將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香港要急起直追。

石碑本身價值不大

蕭國健說:「任何文物都有其價值,要保留很容易,博物館一直都收埋好多文物,但無人理,便好浪費,問題在於如何展示出來,以勾畫出其歷史意義。」他指出,展出石碑時,應該介紹「余園」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勾起大家的集體回憶。蕭指出,三座「余園」各有特色,淺水灣「余園」屬海岸式長形設計,大埔「余園」為德國田園式,倣效傳統做法設置馬房但用作車房,般咸道則是法國式,門口有兩座鐘樓,可惜三座「余園」全部拆掉。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說,石碑本身價值不大,但作為「余園」一部分,則帶出一個訊息─以往被忽略的古堡大宅已拆掉。他認為,要活化該批石碑,可放置在海景大樓,見證淺水灣歷史演變。李浩然稱,「『余園』的價值在於顯示當時的有錢人,如何透過其物業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興建古堡則有當自己是國王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