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百年書畫石碑 康文署當垃圾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一再爆出糟蹋文物醜聞。繼遺失孫中山文物後,再被揭胡亂棄置一批有百年歷史的石碑,事緣余仁生創辦人余廣的長子余東璇在淺水灣有一座古堡別墅,建築物在八十年代末拆卸後,原放於建築物中的二十二塊逾百年歷史、刻有畫作及書法的珍貴石碑轉折交予政府,卻被棄置於金鐘茶具文物館雜物房,二十年來不聞不問,立法會議員批評康文署管理混亂。

位於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主要收藏與茶具有關的文物,但消息人士向本報披露,該館雜物房隨意放了一批石碑,石碑刻有精細的書法,但不屬於該館藏品,部分在搬運途中曾弄至破損。

消息人士說:「搬運文物應由專門人員負責,但該館卻由普通職員搬運,而職員曾向上級查問該批石碑,但上級叫他們不要問,故作神秘。」

刻南朝鮑照《遊思賦》

康文署解釋,該批為數二十二件的石碑,屬淺水灣古堡式建築物「余園」的外牆裝飾,該建築在八十年代末拆卸,當時拆卸工程承辦商和處理棄置建築材料的建築商,邀請藝術館及歷史博物館派員檢視石碑,並同意由館方保留作進一步研究及參考。

康文署指出,該批石碑刻有十九世紀廣東畫家的畫作和書法,其中兩塊寫上南朝著名詩人鮑照的《遊思賦》和中唐著名詩人王建的《宮詞一百首》,但非原作,全屬複製品,歷史及藝術價值不高,根據當時收藏政策,未能列為藝術館或博物館藏品,故一直存放茶具文物館儲藏室。

事隔二十年,在本報查詢下,康文署始說,隨着近年公眾對建築文物保育的重視,該署認為可考慮重新評估石碑在建築文物上的價值,而非單純以一般博物館藏品的歷史及藝術價值為標準,該署會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派專家評估。

議員火滾斥糟蹋心意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淑莊表示「火滾」,批評康文署竟將石碑存放茶具文物館雜物房,可見文物管理混亂。她又諷刺地說:「放了二十年,本來不是文物都變文物了!」

立法會議員甘乃威則說,「康文署不單止糟蹋文物,還糟蹋埋捐贈者的一番好意,人家送給博物館,都希望文物可以展示出來,而不是收埋。」他指出,很多文物都不見天日,問題在於缺乏管理,文物價值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看法,康文署應定期檢討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