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毛澤東看今朝:中國大一統要學奸雄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是我寫的詞《浪淘沙.北戴河》。秋天了,不禁又想起曹操,有志於中國統一的人,都應該學曹操。

怎麼?三國時代,天下三分;曹操是魏國領袖,他與「統一」何關?沒錯!曹操在當時不但反對中國分裂,制止分裂,而且自己也避免製造分裂。當然,他之所以避免製造分裂,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司馬光說曹操「有大功於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這是對的。不是他主觀上不想做,而是當時形勢使他不敢做、不能做。

曹操有句話:「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顯示當時的野心家很多。他還說:「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也。」這說明當時仇恨曹操的人很多。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始終要以漢為正統;他如果代漢,必致引起國家分裂,破壞了統一。

也有人認為曹操不稱帝是客觀社會矛盾問題,不是主觀思想意識忠、奸問題。「曹操不是不想做皇帝,形勢所制,不敢做。」說曹操不稱帝的主要原因是蜀、吳未統一,政治形勢未成熟。當時桓階、陳群上書勸進說:「漢自安帝以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非適今日也……」但曹操卻表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最後曹操接納夏侯惇的意見:「宜先滅蜀,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後遵舜、禹之軌。」

曹操一向反對國家分裂

最後的發展是魏、蜀、吳都完蛋,「天下歸晉」,這是沒人料到的。幾十年來,我主張「解放台灣」求統一,蔣介石要「反攻大陸」求統一;後來蔣經國說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鄧小平則要「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雖然花樣不同,但都和曹操一樣,維護正統。即使到了今天,台北說是「中華民國」,北京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和曹操的主張差不多。

中國的版圖是不容分裂的。誰要喪權辱國都將遺臭萬年。未來的中國總會出現能「大一統」中國的大人物,不僅將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等蠶食的領土收回,連外蒙古也可光復回來,我是充滿希望的。

劉楚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