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短打長擊:文化之死

法國政府推動文化可謂不遺餘力,薩爾科齊上任總統後,對文化部追加至一百一十億美元的空前預算,用以養活一百四十八個文化團體、二十六個研究中心、一百七十六個考古隊和一萬一千二百名文化官員。然而,法國巴黎駐站記者莫里森卻寫了《法國文化之死》。

莫里森一針見血的指出,空有國家資金的大量投入以及法律政策上的保護扶持,對發展文化無補於事。法國電影票房慘淡,過去十年,盤據法國票房前三名的全是美國電影,莫里森指出,美國電影之所以能贏得最多觀眾,是因為它們的確觸動了觀眾的內心。

法國對本土作家更是寵愛有加,譬如圖書不能通過打折促銷。莫里森表示,法國作家集體患了「現實失語症」,即與現實世界漸行漸遠。

法國作家馬爾特爾說,法國的文化補助政策保護庸才,限制創作者的視野和熱情,導致如今法國根本無力抵禦美國文化的入侵。

美國文化何以如此有活力,到處侵城略地?論者指出,美國人踏實,文化就是生意,文化就是通俗的,賣得不好就不是好文化。法式思維方式一向抗拒排行榜,輕視所謂商業操作模式。美國人定義成功就是好,而法國人則把成功等同於平庸,認為是品位低俗的表現。

香港特區政府揚言要搞甚麼「文化及創意」,可是,對於o靚模文化之崛起、o靚模寫真集之大賣,不少高官為顯示自己「清高」,打壓、嘲諷、劃清界線均有之,筆者倒建議西九建「o靚模館」,則文化區不愁寂寞矣!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