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高官口水治港 福地也變爛地

金融海嘯為禍未止,工商業復甦無期,基層市民仍在裁員減薪潮中苦苦掙扎,無奈特區官員不務實事、只尚空談,一味強調「最壞的情形已過」,吹出一個個虛無縹緲的發展願景。曾蔭權事先張揚,在十月份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將不會提出派糖措施,而會將焦點專注於發展六大產業,集中火力搞好經濟云云。

當局自我陶醉,將六大產業喊得震天價響,但市民的觀感又如何?有政黨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成市民對港府推動六大產業欠缺信心,近三成人對此不置可否,近四成半市民認為,港府有必要在施政報告中繼續派糖。

市民對六大產業發展欠缺信心,一點也不奇怪。事實上,特區政府光說不練的事例多如牛毛,絕對不止六大產業,遠的不提,就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各地政府紛紛加快推動基建,然而,港府兩年前拼湊出來的十大基建,至今依然無一動工。特區官員誇誇其談,市民對六大產業又怎麼可能有信心?

其實,六大產業並非不可為,問題只在港府會否落實在行動上。誠如即將離任的科大校長朱經武所言,在港八年期間,感受到香港是一塊福地,但香港側重發展財經及服務行業,只可以「搵快錢」,「個市好就好,個市衰就好慘」,再加上積極發展金融業的上海步步進逼,香港不能再單靠金融業來帶動經濟,應該同時注重科研發展。他認為,因為以前其他地區發展較慢,香港經濟才可在金融風暴及沙士後迅速恢復,如今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形勢劇變下,香港的思維亦須轉變。

此外,朱經武還舉出實例,力陳港府推動科研不力。譬如港府矢言推廣電動車,但理工大學早前研發出效能不俗的電動車My Car,卻遲遲不見港府帶頭在本港大量生產;而科大亦有不少研發成果,好像電子產品、生物科技技術等,卻得不到港府的支援,將成果化為商品,結果不少好發明被外國買去,將商機拱手讓人。

對於朱經武的批評,港大校長徐立之也大表認同,他指出,當局對科研發展的資助依然不足,現時無論是實驗室或其他配套設施,均未獲津貼興建,認為當局應進一步加強科研撥款及支援。

忠言逆耳,對於兩間大學校長的善意忠告,港府顯然聽不入耳。多年來,人們只見高官不斷空談重視科研,吹噓創新科技,但本地科研投放至今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零點八,反觀區內競爭對手的投放比率,大都在百分之二以上,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科研企業落戶,甚至不惜為他們提供用地、稅務優惠、收入保證等。對比之下,本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到底如何,已經不言而喻。

科研發展紙上談兵,其他五大產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回歸以來,港府不時高喊產業轉型,頻頻提出發展大計,到頭來,這些大計不是無疾而終,就是虎頭蛇尾,時至今日,產業轉型仍在原地踏步,經濟發展仍然不見前路。朱經武盛讚香港是一塊福地,但這塊福地淪落到今日的窘境,實令港人感到汗顏。

是的,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確實是一塊福地,然而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無論香港的地理條件有多優越,如果港府只懂得坐而論道,守株待兔,福地遲早也會被糟蹋成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