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粵港優勢逆轉 香江前景堪虞

香港路在何方?這個問題近年一直困擾着七百萬港人。神州經濟高速發展,香港相形見絀。儘管金融海嘯陰霾未消,內地經濟增長今年成功「保八」,率先走出困境,可謂已成定局。粵港雙方日前簽署八項最新合作協議,其中以「前店後廠」模式共同開發深圳前海的計劃,令各界進一步憂慮香港被邊緣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將於十月份出台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能否為本港發展提出新的方向,尤為令人關注。

遺憾的是,曾蔭權上周透露,今年施政報告以落實早前提出的六大產業為重點;本港經濟已逐步回穩,施政報告亦不會推出「派糖」措施。面對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和來自鄰近地區的激烈競爭,政府卻缺乏面對新挑戰的決心,死抱見步行步等運到的陳舊思維,翻炒不切實際的六大產業這盤「冷飯」來敷衍港人,黔驢技窮,不言而喻。

根據粵港最新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開發深圳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中金融、物流、高端商業服務和科技等更被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前海將成為向內地推銷本港服務業的前店,香港則是以支持為主的後廠。不少人擔憂,前海發展成熟後,將威脅到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上周透過電話進行訪問,結果顯示,三成四受訪市民憂慮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會影響香港長遠經濟;擔心香港金融服務業遲早被取代的有兩成六;更有兩成認為,香港發展會被深圳迎頭趕上。

對於最具爭議的「前店後廠」合作形式,四成二受訪者直指兩地將變成競爭對手,失去合作關係;認為兩地優勢會逆轉,香港變成內地後廠的市民也有兩成八,足以反映市民對發展前景的悲觀,對香港繼續沉淪的無奈。

自回歸以來,由於政府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令香港發展停滯不前;反觀內地,經濟成就有目共睹,隨着粵港兩地經濟實力彼長此消,香港在粵港合作中的角色由過去的主導轉變為配合乃意料之中,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正日益加深。

調查還發現,多達五成七受訪市民認為,粵港兩地前店後廠的角色對調,反映政府無法為香港定出新的發展方向;近兩成人更指回歸十二年本港產業發展原地踏步;認為政府已經盡力的僅有一成四。市民對政府施政的失望,可見一斑。

施政以經濟為重心,全球各地政府皆然。政府匆匆拼湊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急就章提出六大優勢產業,既無考慮國際環境的驟變,也不切合本港的實際,摸着石頭搞經濟,以為辦幾家私立大專、建幾家私家醫院就可以過河,帶領香港走出困局,實在過於天真。

對於重提六大產業為施政報告重點,近四成受訪者批評政府面對新形勢不懂變通;兩成六指此舉是「炒冷飯」,難抵外來衝擊。調查還發現,有四成四人希望施政報告把重點放在促進經濟和就業;兩成五受訪者期望施政報告能對症下藥紓解民困。施政報告只炒冷飯不「派糖」,顯然與市民期待背道而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香港從前店淪為後廠,深圳前海成為新聚焦點,面對新形勢,必須有新思維。倘若政府不思進取,不改革思維模式,香港只會繼續沉淪,市民只能繼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