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登山過急慎防高山症

本文重點
【本報訊】暑假是旅遊旺季,其中西藏、雲南及九寨溝等均是熱門旅遊勝地,但市民前往海拔較高的地方旅行前,應做足準備工夫,除了帶備預防藥物之外,心肺功能差或年長人士,更應檢查身體,了解有否潛伏疾病。本港多名有攀山經驗的專家均表示,市民在海拔高的地方不應攀山過急,在山上宜保持慢動作,避免「拎重嘢」及飲酒等行為,以防出現高山反應。

減少洗澡防着涼

高山症大多發生於海拔二千五百米以上地區,由於高地的氣壓下降,若身體未能適應,便會有缺氧情況,輕微者會頭痛、嘔吐,重則可致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林國基醫生表示,年長人士、心肺功能差或貧血病人,因血液中的帶氧量較低,參與登山活動時,更易有高山反應,事前最好作身體檢查,了解是否適合登山。他提醒市民到高地時,應保持緩慢動作,避免劇烈運動,待身體適應後才開始登山,若計劃攀上二千至三千米高地,最好分開數天,更要避免「拎重嘢」、吃得太飽及飲酒。

多次挑戰珠穆朗瑪峰的本地著名攀山專家鍾建民表示,曾與友人攀上珠峰,當抵達五千米高時,友人一度出現「抖唔到氣」的情況,即時要往下走五百至一千米,待其徵狀紓緩後,才繼續行程。他強調高山反應與個人體能是否良好無關,又補充在正常情況下,旅遊人士應避免在一日內攀升超過三百至五百米,而在高地要減少洗澡,以防着涼,因為一旦患上感冒,加上高山反應,會令呼吸更困難。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劑師賴愛倫表示,「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為常用預防高山症的藥物,通常在登山前一日開始服藥,療程至下山後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