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六千考生捧蛋歸 教育產業勿再吹

事實勝於雄辯,數字最能說明問題。考評局昨日公布今年中學會考整體成績,在十一萬五千多名考生中,共有六千三百四十人考獲零分,比去年增加近三百人,而考得五科合格以下低分的日校考生亦超過四成。此外,在全體考生中,中、英文科二級合格率俱比去年下跌。在此情況下,無論港府如何花言巧語,如何高舉教育改革的旗幟,都已無法掩飾教育政策的失敗。

對比今年的十三名十優考生,這六千三百多名零分考生是一個莫大諷刺。事實再次證明,香港的教育制度可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能培養極少數精英,卻製造出大量的失敗者。在十優狀元享受人群鼓掌歡呼的同時,更多的零分考生則在為暗淡的前途感到徬徨不已。

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精於讀書考試,但這絕不代表他們一無是處,過往有不少事例證明,「讀書不成」的年輕人只要努力打拚,亦可出人頭地,成為社會棟樑。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如果這些低分考生反映本港教育的缺失,當局就應該加以檢討,如果部分學生不適合主流教育,當局就有責任為他們主動提供另類教育,因材施教,讓他們學以致用、一展所長,而不是繼續虛度光陰。

然而,在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中,人們顯然見不到有因材施教這回事,只見不少學生在浪費時間,成為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每年中學會考,總有數以千計的零分考生、數以萬計的低分考生,有青年團體擔心,這些學生遭受低分挫折,既無動機再升學,亦無就業技能,變成低分、低動機及低技能的「三低學生」。試問如此製造失敗者的教育及考試制度,到底有何意義?

最難堪的是語文成績每況愈下。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鼓吹「母語教學」,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局閉門造車,脫離現實,結果母語教學推行十一年,本地教育亂足十一年,學生的中文水平不見提升,英文水平卻不斷下滑。如今中英文科的會考合格率同告下降,請問當局的所謂母語教學,起了甚麼作用?

說到底,公開考試製造失敗者,實乃教育政策混亂的必然結果。就以母語教學為例,一時說要全面推行,一時又折衷保留逾百間英文中學,一時讓部分中文高中「自由選擇教學語言」,一時又推出所謂「上落車機制」。在社會此起彼落的批評中,當局早前又推出所謂「微調方案」,將母語教學調得無影無蹤。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改得家長及學生暈頭轉向,改得教師們無所適從,如何還有精力作育英才?

二○○一年,特區政府又為普通話及英文教師「度身訂造」基準試,其合格率長期低迷,但當局不設法提升教師水平,只顧年復一年、漫無目的地舉行基準試,結果一場名為「提升師資水平」的考試,演成一場令教師當眾出醜的鬧劇。基準試的評核報告顯示,今年普通話口語部分的不合格率高達六成二,英文寫作卷的不合格率高達五成四,教師的語文成績尚且未能達標,如果能教出通曉兩文三語的學生,才是咄咄怪事。

教育水平經年不見提升,難為特區政府還敢奢言「發展教育產業」,實際上,他們正在進行「教育產孽」,每年數以千計的零分考生,就是他們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