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中國外交鴕鳥心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國家亦如是。在剛結束的一場暗戰中,美國兵不血刃重返東南亞,中國則因應該有所作為時卻無所作為,白白失去十年戰略機遇期。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這種戰略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利益上,更體現在國家安全上。東南亞不穩,中國的南海難以安寧,能源安全也難以保障,封鎖了東南亞海域通道,就等於卡住了中國的脖子。中國絕難承受東南亞被他人控制的局面。

過去十年,美國事實上已「失去」東南亞,這實際上給中國送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但現在看來,中國已經白白失去這一機遇。因為中國除了一味強調經濟利益,在東南亞問題上基本上沒有有效戰略對策,應該有所作為時卻無所作為,而眼睜睜看着機遇從手邊溜走,根源在於主導中國外交的一些決策者仍在機械式執行所謂「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

毫無準備 無所作為

本來,按照鄧小平本意,韜光養晦應該是平時積蓄力量,關鍵時刻果斷出手,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外交思維。但在一些人操控下,積極進取的韜光養晦卻變成了一種逃避挑戰的鴕鳥政策。當今中國所面臨的惡劣國際環境,則決定了這種鴕鳥政策必然失敗。

在這種鴕鳥政策主導下,中國外交不僅畏首畏尾,更胸無大志,既沒有系統的外交戰略,也沒有長遠的外交目標。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外交政策,直接導致中國外交在面對各種挑釁時束手無策,盡顯軟弱之態,面對大好機遇時,也因毫無戰略準備而無所作為。

比如東南亞問題,美國之所以會失去東南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問題牽制,對東南亞事務無暇顧及;二是和伊斯蘭世界衝突加劇,而東南亞則是當今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等國穆斯林人口居多數。這直接導致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日漸式微。

十年機遇 白白錯失

按理說,一個外交戰略成熟的國家早該預見到這種情景,更應針對這些問題採取對策。要知道,十年時間足夠解決包括南海爭端在內的問題,但中國卻白白錯失這一機遇,而今後美國再也不可能給中國留出十年時間。更遺憾的是,中國實際上也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在經濟利益方面,但這些付出並未換來應有的回報。遙想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實際上是中國不惜犧牲自身利益以挽救東南亞經濟,但東南亞一些國家卻翻臉不認人,轉眼就同中國撕破臉皮侵佔南海島嶼,如今更拉入美國制衡中國。

中國應當明白,經濟是影響外交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果今後中國仍然只是單純的追求經濟因素,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是鴕鳥式政策,則中國外交必然愈來愈被動。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