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中文水平不堪提 教育產業成笑話

鬧哄哄的香港書展昨日落幕,主辦單位估計有九十萬人次入場,較去年增加近一成,生意額則與去年相若。香港書展早已淪為普通的商品交易會,和文化扯不上太大的關係,尤其是今年書展鬧出o靚模風波,更是引來連場爭議。此外,有女歌手撰寫的愛情小說,被網民踢爆三十三頁竟出現一百零九個錯字,被冠以「錯字天后」,引起社會一片嘲笑聲。

錯字百出豈止女歌手獨有,本港學生的中文書寫能力每況愈下,更是不忍卒睹。本報記者以十個常用的中文字,在書展內測試五十名中學生及大學生,結果發現無人能全部準確地書寫出來,甚至有名中五學生「捧蛋」。

其中,有九成受測試學生寫錯「鬱」字,其餘依次為「攜」、「竊」、「龜」,三十多人將「收穫」錯寫成「收獲」,將「盆栽」寫成「盤栽」。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在會考和高考中文科奪「A」的大學二年級學生,也只答對了一半。由此可見,學生寫錯字已成普遍現象,反映香港年輕人中文讀寫能力急速下降的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中文衰退」的趨勢與當今世界各國爭相學習、使用漢語的歷史潮流背道而馳,對於已經回歸中國懷抱十二年的香港來說,簡直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也是一個莫大的笑話。

有人說,年輕人經常寫錯漢字與日常書寫習慣有關,隨着近年電腦網絡的普及,學生們倚賴電腦漢語書寫,久而久之,只記得在電腦上拆碼,造成識字不識寫之後果,加之網絡語言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溝通橋樑,也削弱了規範化的文字書寫、表達能力。

然而,將學生中文書寫表達能力下降的責任全部歸咎於電腦和網絡是不公平的,特區政府對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香港的社會風氣向來重英輕中,教育當局本來有責任糾正這種現象,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局近年竟取消中文科範文教學,偏重文字語言的聽講能力,減少學生認識漢字的機會。當局更以「提倡愉快教學」為由,視學生習寫漢字為不愉快學習,令眾多學校根本不重視訓練學生的漢字識寫的基本能力。誠如教育界人士所言:「中國語文在本港失落,政府要負上最大責任。」

教不嚴,師之惰。香港學生中文水準下降,也與教師的整體語文水平低落息息相關,近日考評局發表教師語文基準試評核報告,正是反映了這一殘酷現實。在有二千七百多人參加的語文教師普通話基準試中,口語不合格率為六成二,拼音不合格率達四成三,有教師在普通話課堂上滿口粵語詞彙,漢語拼音也是錯誤連篇,荒誕絕倫。

更荒唐的是,特區政府豁免部分教師參與基準試,允許「肥佬教師」仍可在原校任教,部分甚至可繼續任教語文,繼續誤人子弟。由這樣資質的老師執教,還能指望香港學生有甚麼樣的中文水平呢?

其實,學生寫錯字只是香港教育亂象叢生的縮影,根子在回歸十二年來,香港教育制度瞎折騰,一年一小改,兩年一大改,亂七八糟,莘莘學子成為所謂教改的白老鼠,學校、老師和家長都無所適從。尤其是教學語言,一會母語教學,一會出台上落車機制,最後又搞微調方案,朝令夕改,結果愈改愈亂,中英文兩敗俱傷,年輕人身受其害。即使如此,特區政府竟還把教育列為本港「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香港的學生連自己國家的文字都無法好好掌握,如何成為社會的棟樑?這種教育制度究竟要將香港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