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亂世達觀:別讓金錢害了孩子

物理尖子張嘉禧的勵志故事讓人為之一振,雖說本港教育乏善可陳,但只要目標明確,自強不息,總有出頭天。一個在藍田公屋長大、父親任倉務員、母親打三份工幫補家計的窮孩子,憑優異成績成為美國名校準博士生,在人們眼裏簡直是奇迹。

對許多香港父母來說,最羨慕的恐怕不是張嘉禧驕人的學業成績和那三百多萬元巨額獎學金,而是他父母能有一個如此「生性」的兒子。其他同學吃好穿好,自己餐餐捱麵包也毫無怨言,專心讀書,這次赴美前還把多年省下的獎學金及兼職收入三十萬元交給父母,真是「恨死隔籬」。

張嘉禧有今日成就,離不開雙親對他追逐理想的支持。為集中精力備戰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張不惜放棄中七轉校重讀中六,這樣的決定,並非所有父母都能理解,更遑論支持。正是這一決定,讓他找到了人生目標,改變了命運。

父母言傳身教,尤其是價值觀的培養,對孩子成長至為關鍵。可以說,沒有合格的家長,就難有合格的子女。只可惜,許多港人誤以為讓子女衣食無憂,要甚麼給甚麼,便是對他們最大「關愛」,甚至不惜與別的家長互相攀比。孩子耳濡目染,很可能把金錢當作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如今的香港,名校女生為買新潮手機、手袋,出去「援交」不以為恥;家境富裕的同學仔索K,也不是甚麼新鮮事。當家長們一味抱怨學校管教無方、教育政策一無是處時,有沒有想過,害了孩子的其實是這種建立在扭曲價值觀上的「愛」呢?

謝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