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紀曉嵐鐵筆:無盡滄桑兩大「家」

享年九十有八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病逝之消息震動文壇和政界。以季羨林的學術地位,震動文壇自不在話下,然能震動政壇,皆因這些年朝廷重臣每逢佳節都要到醫院看望季老,向他「請益」學問和為政之道。享受此待遇的,還有大科學家、紅朝原子彈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季老和錢老一個是「文科」泰斗,一個是「理科」泰斗,在紅朝學術界「雙峰並峙,二水分流」也。

一個朝中貴人 一個政治賤人

不過,以一般世俗和國家需要之眼光來看,錢學森的研究和貢獻似乎要大過季羨林。錢學森研究製造原子彈,推動紅朝核物理、核工業、核軍事之發展,這些都是關乎國家安危和我紅朝國際地位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極重要,極有用。鄧老爺子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自改革開放,朝廷考察全球發展,一再得出結論,紅朝工業落後、國防落後、軍事落後、農業落後,皆和科技落後關係至大,因此有所謂「科技興國」之說。

其實,就是在毛皇帝當政,最愛搞政治運動治國,搞階級鬥爭治國,最不重視知識分子的時候,對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還是奉為上賓的,還是要嚴加保護的,因為他們的作用實在太特別而且無可取代。沒有他們,紅朝之原子彈就造不出來,毛皇帝在「帝、修、反」面前,腰桿子就沒那麼硬。

比較之下,季羨林這樣的文史大師,研究梵文、吐火羅文之類的冷僻學問,整天在故紙堆裏和出土文物中「討生活」的學問家,在毛皇帝眼裏、朝廷眼裏乃至一般百姓眼裏就沒那麼重要,文革中還被批判為「封、資、修」之垃圾。文革時,錢學森未受半點衝擊,出入坐「大紅旗」轎車,季羨林則受「牛棚」之苦,批鬥之辱。一個是朝中貴人,一個是政治賤人,天淵之別也。

文革結束後,所有知識分子不論文科理科,都獲得「解放」。不過,整個社會風氣還是重理輕文,最威風八面、備受尊重的還是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認為中國要走強國之路,實現現代化,還是要靠大批科學家。像季羨林這類文史學問家所研究之工作、所獲得之「學術成果」,皆乃不食人間煙火,「實用價值」不大也。

再後來,中國搞市場經濟,成為商業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連科學家都大大相形見絀,所謂「造原子彈的不如煮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更遑論文史家們,此所謂「腦體倒掛」也。

不過,社會再發展,事情又有變,科學家們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和市場結合,又地位崇高,盆滿缽滿矣。而文史家們能在電視上大侃特侃,走紅一時,也可日入斗金;可惜季老未逢其盛也。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