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關心集:教育短樁工程

儘管香港人聞「教改」色變,但當局仍樂此不疲。現在又要改了,改的是高中課程設置,重點是設立一門必修必考、但迄今沒人講得清楚是甚麼回事的科目,叫做通識科。

這門課程沒有教科書,也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據稱其宗旨是拓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所以有些學校未雨綢繆,現在就要求每個學生訂閱一份報紙,從閱讀時事新聞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同時學會如何「自我學習」。

這令人想起毛澤東當年的「五七指示」:「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好像甚麼都學,其實卻甚麼都沒學,學生蹉跎幾年,最後都被趕到農村修理地球去了。

眼下的通識科就是「五七課程」的二十一世紀香港版。不過,未來的高中學生會比其內地前輩更可憐,因為前輩們毋須考試,但通識科再過三年就列為升大學公開考試科目。

提起通識科的考試,更令人噴飯。不久前,有一家機構請一位本地文化界名人解答模擬通識科試題,然後請資深老師批改,結果不但「肥佬」,而且不同老師打的分相差甚大。

這結果其實是意料之中,因為通識科試題既不是是非題,也不是多項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考生可以盡情發揮,評卷者也「跟着感覺走」,答案自然五花八門。

當局稱,到時會由兩名老師分頭評同一份卷,如有爭議,則找第三、第四人來評卷。但是,無論有多少個評卷員,最終都會出現答案相同、分數卻差很遠的情況。因此,考生最好燒香拜神,祈求遇上一位與自己「啱嘴形」的評卷員。

如果說副學士課程是董建華時代的「教育八萬五」,那麼通識科就是曾蔭權時代的「教育短樁工程」。

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