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貧困學童無網上 數碼鴻溝難填平

今時今日,上網已是香港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童對網上服務的需求更是愈來愈大,上網費用成為市民家庭必不可少的開支,對低下階層市民來說則是沉重的負擔。

多個團體的一項調查發現,本港七成弱勢家庭要減少外出、購買衣服和食物的開支,為子女支付上網費用,以致影響家庭生活的素質。這些團體建議,政府將學童上網費納入書簿津貼內。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非今日才有人提出,月前全港小學、幼稚園及部分中學因豬流感蔓延而停課,期間校方將教材上網,讓學童在家中自學。當時就有學者指出,部分弱勢家庭的學童因家中沒電腦,或者無法支付上網費,停課變停學,提醒政府予以關注。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現時電腦動輒數千元一台,每月上網開支少則一百多元,多則數百元,對靠數千元綜援養活幾口人的家庭來說,簡直是百上加斤。而貧窮家庭學童無法上網,等同被剝奪了與其他學生平等競爭的機會。

遺憾的是,當局對此並沒予以應有的關注,反而強調現有社區資源已足以應付學童的需要,例如社區中心和公共圖書館已提供上網服務,中小學也延長了校內電腦室開放時間,教育局還先後推出了「家家有腦」計劃,及「電腦循環再用計劃」等,所以政府毋須津貼學童的上網費用。

然而,上述調查顯示,接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社區中心或圖書館的上網服務未能滿足學童的學習需要,原因是輪候時間太長,獲使用的時間又太短。有學童需要上網做功課,家中又無法負擔上網費,只好去公共圖書館或商場上網,但時限只有十多分鐘,不足以完成功課。他們近期更因豬流感而不敢去圖書館,因而經常交不出功課,受到處罰。

至於當局推行的「家家有腦」計劃,近八成七的受訪者聲稱沒有使用過該計劃提供的二手電腦,近六成人根本不知道有此計劃。而且,就算有了二手電腦,上網開支仍是個大難題。

教育局年初推行「電腦循環再用計劃」,為接受綜援及書津的學童提供電腦及一年免費上網,但只有二萬個名額,僧多粥少,有人三月報名,現在仍在輪候。調查發現,只有約一成三受訪學生參加該計劃。很明顯,政府大力吹噓的這兩項計劃,都是口惠而實不至,無助解決低下階層家庭上網費用問題。

更可笑的是,有支持政府意見的人士宣稱,若津貼學童獨立上網費用,會令學童沉迷上網,無心向學。這簡直是荒謬絕倫,首先,學童是否沉迷上網,在於學校、老師和家長能否正確引導,若因為怕他們沉迷,就不讓他們上網,豈不因噎廢食?此外,那些家境富裕的學童,不也經常上網嗎?為何當局只擔心弱勢家庭學生會沉迷?

由此可見,政府拒絕為有困難學童津貼上網費用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其實,將上網費納入書簿費津貼項目,並不需要耗用大量公帑,政府每年只需增加一億五千萬元開支,就可以為二十多萬學童提供上網津貼。

更重要的是,如果讓目前的狀況繼續下去,不但會令一大批學童無法享受平等學習機會,還會製造數碼鴻溝,凸顯貧富懸殊,加深族群矛盾,影響社會和諧。政府絕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