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更大危機在後頭

對於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不少論者以一九二九至三三年的大蕭條形容。小生卻認為,目前的情形其實更似一九二七至二九年的蕭條前夕,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

二○○七年,美國爆發次按風暴,直至二○○八年底,危機深化,雷曼倒閉,掀起一場無遠弗屆的金融海嘯,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然而,短短半年後的今日,金融市場已有回暖迹象,港股升至一萬八千點水平,樓市熱火朝天,失業升勢轉緩,企業定單回升,港府急不及待地發出「最壞情形已過」的言論……若以當年的大蕭條作比較,目前的情形可說是小巫見大巫。

大家不妨拓闊歷史視野,將焦點轉到二十年代初期,美國經濟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直至一九二六年,美國樓市泡沫爆破,整體經濟開始下調。一九二七年年底,經濟周期到達谷底,物價仍在下滑,尚未見到復甦迹象,但金融市場已是一片繁榮,美聯儲為了遏止炒風,決定加息。果然,一九二九年十月,美股崩潰,但意料之外的是,緊縮貨幣政策同時打擊實體經濟,對正常投資及商業活動造成影響,導致失業攀升、物價下跌……令美國進入慘痛的大蕭條。

歷史不斷重演。大家不妨想想,九十年代全球經濟大致向上,與二十年代的美國相似,○七年次按崩潰,可以對比二六年的樓市泡沫爆破,而目前實體經濟依然疲弱、投資市場熱火朝天,與一九二七至二九年的蕭條前夕何其相似!到底大蕭條的歷史會否重演,最大關鍵在於美聯儲會否重蹈當年的覆轍,在短期內提高美息。

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港元匯率及利息目前仍與美元掛鈎,假如美國佬作出錯誤決策,香港只能被迫陪葬。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