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過猶不及

《荀子》有個「宥坐之器」的故事,記述孔子到魯桓公的宗廟參觀,看到一個上下對稱、被一中軸穿過懸起的容器。守廟人告訴孔子,這叫「宥坐之器」,於是孔子吩咐子弟向容器注水,發現水未滿時,容器便會傾側,水滿時又會傾瀉而下,惟有在水半滿的時候,整個容器才顯得穩穩當當。

宥坐之器,靠的是平衡,說的是不偏不倚、避免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可惜特區政府施政將近十二年,始終沒法把握箇中分寸,不斷鬧出處事「不及」與「過猶不及」的蠢事。以環保政策為例,三月中,當局提出以世衞「中期目標一」為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將本港空氣質素要求與發展中國家看齊,此為不及。上月,港府刊憲規管汽車修補漆料的VOC有害物含量,卻又遵循全球最嚴格的要求,是為過猶不及。新法例下,車房需要添置大量設備配合,成為中小型車房難以承受之負擔,足令逾萬名業者飯碗不保。

至於下月七日實行的膠袋稅,同樣是爭議不斷。日前有環保組織指出,有產品製造商趕緊推出「戴袋」貨品,亦有商戶轉用無手挽膠袋,企圖藉以逃避徵費,以減少影響營業額。更甚的是,有零售商戶向消費者改派膠原料比膠袋多十倍的「不織布袋」,對環境造成更大傷害。該團體又列出數據,指愛爾蘭實行膠袋稅後,表面上購物膠袋使用量降低九成,但同期紙袋用量大增,膠垃圾袋銷量更飆升十倍,互相抵銷下,膠袋總用量根本沒有減少。

環保是一項千秋大業,並非一蹴可就,政府推出膠袋稅,必須在環保與商業發展間取得一個平衡。尤其是在市道疲弱、商戶維艱的今日,政府推行膠袋稅更是時機不當。

環保香港人人愛,但為了急於爭取藍天白雲而打破市民飯碗,也是過猶不及。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