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魯迅投槍:國民黨人愧對孫中山

中國人上世紀講理想,本世紀講夢想。一九○二年,梁啟超發表談理想的小說《新中國未來記》,他在「緒言」云:「茲編之作,專欲發表區區政見,以就正於愛國達識之君子。」小說虛擬未來六十年後,已經到了新中國雄飛寰宇的時代,一位孔子的旁支裔孫孔覺民先生登壇演說「中國近六十年史」,亦即維新派艱難創業、締造新中國的歷史,以一幅宏觀的未來藍圖昭示改良維新的政治理想。作者設計前十年的預備時代,經過各省自治,過渡到召開國會,全國統一,建立「大中華民主國」,第一任大總統為羅在田(諧音,指愛新覺羅.載湉,即光緒皇帝),書中稱頌「前皇英明,能審時勢,排群議,讓權與民」;第二任大總統為黃克強,即小說主人公。

黃克強的父親是廣東瓊州的一位積學老儒,看定中國前途要有大變動,所以派兒子克強與得意門生李去病同往英國遊學。二人在歐洲留學多年,遍歷英、法、德、俄諸國,卒業返國,途經山海關,目睹關外一帶已全然變成哥薩克殖民地的樣子,二人感慨唏噓,不能自勝。黃、李二人都是滿腔熱血的愛國志士,小說的主幹部分就是記錄黃、李二人關於革命與改良的一場大辯論。李去病是激進的革命派,黃克強是溫和的改良派,二人「駁來駁去,彼此往覆到四十四次……卻是始終跟定一個主腦,絕無枝蔓之詞」。平等閣主人(即狄平子)在總批中稱其「壁壘精嚴,筆墨酣舞」,「每讀一段,輒覺其議論已圓滿精確,顛撲不破,萬無可以再駁之理;及看下一段,忽又覺得別有天地;看至段末,又是顛撲不破,萬難再駁了。段段皆如此,便似遊奇山水一般,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猶不足喻其萬一也。」

敗給民進黨 差點失台灣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到南京拜祭中山陵,滿面笑容,成何體統?一九三一年,我寫《南京民謠》:「大家去謁靈,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那一年,國民黨廣州和南京兩方妥協,各自召開了國民黨四全代表大會。結果,蔣介石表示讓步,辭去國民政府主席及兼職,由廣州方面的林森任主席,孫科任行政院長,汪精衞、蔣介石任國民黨中政委常委。於是大家去謁中山陵,假裝正經,在中山陵上靜默十分鐘表示紀念。

吳伯雄當然不是強盜,但和所有國民黨人一樣,愧對孫中山。當年八百萬大軍竟連半壁江山都保不了,失去大陸,狼狽退守台灣,「大中華民國」理想化為泡影。如今在台灣,國民黨也一度敗給民進黨,差點連台灣也失去。不論如何,國民黨只算烏合之眾,莫想「反攻大陸」了,還有何顏面拜祭中山陵?要拜祭,也應痛哭流涕。

周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