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亂世達觀:港產三毛

這座城市怎麼了?表面上富可敵國,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兒童比率竟高達三成,有三十四萬,遠高於國際間普遍不足一成的水平,叫人想起戰亂中的阿富汗和索馬里,不啻為香港之恥、文明之恥。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母語教學折騰了十年有多,耽誤了整整一代人,沒想到還有不少孩子要餓着肚皮返學,小小年紀就成了政府施政失誤的犧牲品。

家長收入驟減,全家每天少吃一餐,而且還吃不飽;家裏捉襟見肘,無錢參加校外活動;一進家門,聽到的不是「炒魷」、「減薪」就是「冇工開」;父母整天為錢愁眉苦臉,甚至家嘈屋閉。

在學校是「另類」,回家又感覺不到溫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孩子能快樂嗎?剛進校門就發現跟別人並非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猶如社會的棄兒,他們的心理能健康嗎?

看着那些為幫補家計節衣縮食,甚至上街執紙皮的貧困兒童,總想起漫畫大師張樂平筆下長得又瘦又小、大腦袋上只有三根稀疏頭髮的三毛。還記得那個讓人笑中帶淚的畫面:飢腸轆轆的他,趁在電線杆貼防疫街招的人不留意,把一桶漿糊喝個精光後,抱住肚子兩眼直冒金星。

沒想到這個二十一世紀國際都會,居然還有數十萬港產「三毛」。他們不但與快樂童年無緣,要過早地面對貧困懸殊社會不公的殘酷,而更殘酷的是,還要面對一個對貧童問題麻木不仁的政府。

政府加碼版紓困措施只求皆大歡喜,忽視貧困群體,對「三無、六無」家庭的協助幾近於零,來自這些家庭的孩子所感到的,沒有溫情,只有冷酷。他們唯一能做的,是在屬於自己的兒童節那天,掛上自製紙水泡,提醒財爺鬍鬚曾,不要忘記「我哋喺呢度」!

孩子是社會的明天,不過,一個無法讓他們看到半點希望的社會,還會有明天嗎?

謝文達